作为中国体育迷最熟悉的"老朋友",央视五套连续三年缺席英超直播的现象引发热议。从版权大战到商业模式转型,这场"英超消失事件"背后藏着中国体育转播市场的风云变幻。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,这英超联赛怎么就变成了央视五套的"最熟悉的陌生人"?
要说这事儿得从2023年说起,当年英超在华版权费直接飙到5年12亿美元的天文数字。这价码啥概念?相当于每天要烧掉65万人民币转播费,就算央视这种国家级媒体也得掂量掂量。更绝的是英超联盟搞起了"独家转播权"模式,直接把转播权打包卖给网络平台,传统电视台连口汤都喝不着。
这里头还有个弯弯绕——现在英超转播权都是"捆绑销售",想要直播权就得连重播、集锦、周边内容一起买。就像你去菜市场买排骨,非得搭两斤肥肉不可。这种玩法直接把转播成本又往上推了三成,央视的采购部门怕是要把算盘珠子都拨烂了。
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了,央视现在连英超精华集锦都看不到。这可不是偶然,英超联盟在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:"新媒体平台享有48小时独家内容权"。也就是说比赛结束后两天内,传统电视平台连个进球回放都不能放,这招直接把电视台的传播时效性给掐死了。
更气人的是地方体育台反而能捡漏。像五星体育这些地方台通过联合采购,居然能拿到部分场次转播权。这就好比家门口的便利店能买到茅台,但国营大商场反而没货,你说魔幻不魔幻?这里头其实藏着英超联盟的"分而治之"策略,故意制造平台间的竞争抬价。
别看央视不播英超,人家可没闲着。现在央视五套把资源重点投在CBA、中超这些本土赛事上,特别是今年中超首轮收视率暴涨35%,广告商排着队送钱。这买卖划算啊——转播中超的成本不到英超十分之一,赚的广告费反而更多,换你你怎么选?
再说现在年轻人看球习惯早变了,抱着手机看弹幕直播才是主流。央视自己孵化的"央视频"APP,现在足球赛事点播量是电视端的3倍。与其跟网络平台死磕英超,不如把自家新媒体平台做大做强,这步棋看着憋屈,实则高明得很。
说到底,英超从央视消失不是简单的"买不买得起"问题,而是整个体育转播生态的重新洗牌。传统电视台的黄金时代或许正在落幕,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变革也逼着中国体育产业走出舒适区。说不定再过两年,咱们能在元宇宙里看英超直播呢?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