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爱奇艺体育对英超直播的收费模式让球迷炸开了锅,从单场付费到会员包月,看球成本直线上升。本文从价格体系、用户反馈到行业趋势,深挖这场「付费看球」背后的商业逻辑与球迷困境。
打开爱奇艺体育App,醒目的「英超单场15元」标价直接劝退不少人。去年还能用普通会员看全场次,现在必须升级到「体育通会员」——每月58元,全年348元。有球迷算过账:按一个赛季380场计算,全看完得花5700元,这还没算欧冠、西甲等其他赛事。
「以前熬夜看球是享受,现在像被割韭菜!」老张是二十年英超粉,他翻出2020年的会员记录对比:当时全年体育会员才198元,现在价格直接翻倍。更扎心的是,免费场次从每周1-2场缩水到偶尔放出「福利场」,想看强强对话?乖乖掏钱吧。
其实爱奇艺也有苦衷。英超国内版权5年要价7.21亿美元,平摊到每年就是近10亿人民币。再加上解说团队、服务器带宽这些硬成本,光靠广告根本填不上窟窿。但话说回来,去年会员费突然涨价30%,服务却没见升级——卡顿、解说质量参差这些问题照样存在。
相比之下,咪咕视频的「折中策略」更聪明:保留每月25元足球会员档位,配合中国移动话费套餐还能打折。用户王磊就表示:「至少能选便宜方案,不像爱奇艺一刀切逼人买高价套餐。」
这场收费风暴里,球迷群体明显分裂。硬核球迷小李咬牙买了年度会员:「主队比赛一场不落,就当少下两次馆子。」但更多上班族选择「拼车」——三五好友共享账号,或者只在关键战买单场。
有趣的是,盗版直播流量近期上涨20%,某贴吧里甚至出现「15元够买半年稳定源」的广告。虽然平台加强封禁,但球迷老陈直言:「正版体验不够好,就别怪大家找野路子。」
其实付费观赛在国际上是常态,ESPN+年费折合人民币都要500+。但国内用户习惯不同,平台得先证明「钱花得值」。比如提升4K+HDR画质、增加多路解说视角,或者学NBA League Pass搞实时数据互动。
现在爱奇艺被吐槽最多的是「服务没跟上收费节奏」——花348元看720p直播,进球回放还要手动拖进度条。要是能把会员权益和电商、线下观赛活动打通,或许球迷掏钱时能少点肉疼。
说到底,体育版权生意不能光靠「独家」坐地起价。当平台、版权方、球迷形成良性价值循环,中国体育付费市场才能真正跑通。否则,强推高价套餐只会把观众推向盗版,最后谁都捞不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