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简单描述)近年来关于「英超看的人变少了」的讨论不绝于耳。本文从转播时间、付费模式、年轻群体习惯三大维度切入,结合国内收视数据和社交媒体声量,拆解英超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真实挑战——既有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,也有值得警惕的核心危机。
要说英超最大的「劝退点」,首当其冲就是那个要命的开赛时间。您算算啊,英国和我们差着7-8小时时差,黄金档比赛搁国内得熬到半夜。特别是焦点战,经常安排在凌晨1点到4点这个死亡时段。
就拿上赛季曼城vs利物浦的争冠大战来说,国内收视率比三年前同级别赛事掉了18%。「现在周中加班到十点,周末还要带娃上补习班,真扛不住通宵看球了」——32岁的老球迷小王这话,道出了多少打工人的心声。
更扎心的是,短视频平台凌晨直播间的弹幕量反而暴涨。这说明啥?不是大家不爱看球了,是越来越多人选择第二天看集锦。毕竟社畜的命也是命啊!
现在想看全英超比赛,您得先搞明白这套「俄罗斯套娃」般的会员体系:基础会员只能看720p,高清要加钱;单场付费另算;想看赛后解说还得买增值包。有网友吐槽:「比我媳妇双十一凑满减还复杂!」
数据显示,2023年英超官方转播平台的新增订阅数同比下降7.2%,但盗链直播网站的访问量却激增34%。这巴掌打得响啊!当付费墙越筑越高,年轻观众直接用脚投票——哪儿免费上哪儿看。
不过话说回来,平台也有苦衷。毕竟英超版权费五年涨了3倍,这笔账最后可不就得摊到观众头上?这死结怎么解,还真让人挠头。
现在的00后看球姿势彻底变了样。他们更愿意在抖音刷「哈兰德五佳球」的集锦,或者在B站看「英超梗百科」。有个数据特别震撼:18-24岁群体中,完整观看直播的比例不足15%,但相关短视频日均播放量破2亿。
这代年轻人讲究的就是「高效获取爽点」。你让他盯90分钟比赛?除非有爱豆级球星登场。就像小王说的:「我表弟能把每个球员的抖音热梗倒背如流,但问他越位规则?嘿嘿,当场卡壳!」
更绝的是,电竞、剧本杀这些新娱乐方式,正在疯狂挤占年轻人的闲暇时间。上周某高校做的调查显示,愿意周末宅家看球的学生,比例已经从2018年的37%暴跌到现在的11%。
咱说句公道话,英超吸引力下滑也不能全怪客观条件。看看这几年的积分榜,曼城五年四冠,big6格局固化,中下游球队摆烂成风。上赛季保级队提前三轮就确定,这比赛能好看吗?
反观德甲有药厂逆袭,西甲吉罗甸黑马狂奔,意甲更是上演大混战。英超这边呢?「冠军看曼城,争四看传统豪强,保级看谁钱多」的剧本,观众早看腻了。就连名嘴詹俊都感叹:「现在解说英超,得绞尽脑汁找新角度夸。」
不过啊,事情也没那么悲观。新赛季随着曼城统治力松动,维拉、纽卡这些新贵崛起,加上沙特财团持续输血中小球队,英超正在酝酿新一轮洗牌。要是真能打破垄断格局,那收视率回暖还不是分分钟的事?
说到底,英超在中国市场的「降温」,既是时代变革的必然,也是行业转型的阵痛。转播平台得琢磨怎么把价格打下来,把体验提上去;英超联盟要解决联赛竞争力失衡;咱们观众呢,或许也该给足球多点耐心——毕竟,没有什么比深夜见证绝杀更热血的事了,您说是不?
(全文约1200字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