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老铁发现,打开电视找不着英超直播了?这事儿得从转播权分配、本土保护政策、付费墙模式三个层面掰开了说。比如2022年争冠焦点战英国本土只能看3场,美国却能看全部,现在这个矛盾在2025赛季被彻底激化了。
英超的转播合同每三年重新洗牌,各家平台抢破头要黄金时段。就拿2025赛季来说,天空体育和TNT Sports联手包圆了周六早场+周日夜赛,但周日下午三点的「祖宗时间」硬是留了空白——这是1960年代定下的规矩,为保护低级别联赛上座率。哎你别说,这招确实让英冠英甲球队活得滋润,可苦了想看英超的球迷。
更绝的是海外转播分成,美国观众能花15美元看全赛季380场,咱这边得开三四个会员才能凑齐。有数据显示,英超海外转播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30%涨到2025年的55%,说白了就是拿本土观众当冤大头养着全球市场。
还记得二十年前央视五套的免费英超吗?现在连地方台都播不起。2024年央视体育突然断播,官方解释是「系统维护」,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版权费谈崩了。现在想看球要么买某咕某芽的会员,要么去翻墙找盗链,这波操作直接劝退中老年球迷。
平台也有苦说不出,单赛季版权费从5亿暴涨到20亿,光靠会员费根本回不了本。去年某平台试水「单场9.9元」点播,结果被骂得连夜改回包月制。要我说这就是恶性循环——体验差导致用户少,用户少导致涨价,涨价又吓跑更多人。
其实英超联盟在试水新玩法,比如VR包厢观赛、区块链票务。曼城去年搞的「元宇宙主场」挺有意思,花30英镑就能用虚拟形象和全球球迷隔空碰杯。但这对网络要求太高,三四线城市观众根本玩不转。
还有个趋势是短视频化,把90分钟比赛剪成10分钟集锦+实时数据+弹幕互动。像阿森纳和热刺的争四大战,抖音直播间同时在线破百万,这数据比电视转播高十倍不止。不过这种碎片化观赛,真能留住核心球迷吗?我看悬。
说到底,英超直播困局就像个死结:既要维持天价转播费养球队,又得照顾普通观众钱包。或许真得像电竞解说王多多说的,「得找到比赛之外的增值服务」,让看直播不只是看个输赢,而是种社交货币。这道理谁都懂,就看平台舍不舍得砸钱培育市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