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伦敦周期中国女单的"重炮手",王仪涵的录像至今仍是羽球教学的宝藏素材。咱们今天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,直接扒开她那些经典战役的录像带,看看这位上海姑娘咋用1米78的大身板,在网前玩出绣花针般细腻的手艺。
要说王姨(球迷爱称)的杀手锏,那必须是她招牌式的高点重杀。你看她2011世锦赛决赛打郑韶婕那场,第三局18平的关键分,人家愣是敢在底线起跳劈杀斜线。这球要搁现在,绝对能在抖音刷出百万播放——起跳时身体像张拉满的弓,击球瞬间腰腹"咔嗒"一拧,那力道隔着屏幕都能震得人虎口发麻。
但光有蛮力可吃不开职业赛场。咱得说,她点杀与劈吊的节奏变化才是真功夫。记得有场对阵内维尔的比赛,第三局明显体力见底时,她突然把杀球速度降了三成,改打落点深浅变化,硬生生把印度一姐遛得满场捡球。这种临场应变,可不是看两天教学视频就能练出来的。
别看她进攻猛如虎,防守端可是藏着预判大师的基因。2012全英赛打王适娴那场经典战役,有个回合连续防住七板重杀。你细看录像会发现,她每次移动都比对手出手早半拍——不是靠反应,而是吃准了对手的习惯球路。这种用脑力代偿体力的防守哲学,后来在李雪芮身上也能看到影子。
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她的反手过渡。虽说反手位是大多数女单的软肋,但王仪涵总能把被动球处理得"绵里藏针"。有次解说嘉宾龚伟杰就调侃:"她这反手抽对角,看着轻飘飘的,落点却毒得很,跟上海小笼包的汤汁似的——看着清亮,入口烫嘴。"
把时间拨回2014尤伯杯,中日决战那场至今让人起鸡皮疙瘩。当时中国队大比分1-2落后,王仪涵顶着压力出战高桥沙也加。决胜局16-19绝境下,她突然改用重复落点战术,连续三个追身杀球看得日本教练直拍大腿。这场球完美展现了她大心脏的特质,后来被编进国羽心理训练案例库。
再说说2015世锦赛八强战打马林那场。面对西班牙人的"疯狗式"进攻,王姨祭出了控网抢攻+底线控制的组合拳。特别是第二局那个长达56拍的回合,她通过连续七个正手劈吊对角线,硬是把马林遛得蹲在地上大喘气。这种用智商碾压体能的操作,堪称老将智慧的典范。
现在的小花们真该多扒拉扒拉这些老录像。你看陈雨菲去年打安洗莹,关键时刻那个出其不意的劈杀斜线,活脱脱就是王姨2013年苏杯打成池铉的翻版。再说说王祉怡,她要是能学会王仪涵那手第三拍连贯,进攻威胁起码能涨三成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这批队员的防守反击体系确实更先进。但咱得明白,王仪涵那代球员是在高速攻防中创造机会,这种主动出击的勇气,正是当下女单最缺的硬骨头精神。
最后给大伙儿划个重点:看王仪涵录像不能光盯着杀球爽,要特别注意她出手前的铺垫和击球后的衔接
上一篇: 英超直播哪家强?三大平台优缺点全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