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弟们看球时肯定注意到,每场NBA比赛至少有40%进攻由挡拆发起。就拿昨天勇士vs凯尔特人的比赛来说,库里和卢尼的"电梯门挡拆"简直玩出花——卢尼像堵墙似的卡住防守人,库里趁机溜到45度角唰唰投进两个三分。但绿军也不是吃素的,罗威直接换防到外线,用2米03的臂展罩住库里,逼得他只能传底角空位的普尔。
这里有个知识点:现代篮球的挡拆防守讲究"ICE"原则(阻止持球人走中路)。就像昨天斯玛特防东契奇时,故意把身体侧向强侧,逼着077往边线运球。不过这招碰上会背身单打的后卫就吃亏,你看约老师打太阳那场,穆雷被包夹时直接高吊传内线,约基奇转身勾手那叫一个丝滑。
说到巨星接管比赛,不得不提昨天最后两分钟的"神仙打架"。塔图姆那个后撤步三分,脚都快踩到logo区了,防守他的维金斯明明封到指尖,球还是空心入网。反过来杜兰特也不含糊,面对双人包夹硬是来个"金鸡独立",这球让我想起11年诺天王总决赛的绝杀——都是2米10以上的大个子玩后卫动作。
数据不会说谎:本赛季关键时刻(最后5分钟分差5分内)得分榜,德罗赞以6.8分领跑,但命中率只有41.2%;而东契奇虽然场均5.9分,但真实命中率高达61.3%。这说明啥?现代篮球更讲究效率,像077这种能突能投还能传的全面手,确实比纯中距离杀手吃香。
现在球队场均三分出手都奔着40次去了,但可不是随便扔的。仔细看勇士队的"split cut"战术:库里借格林掩护跑到弱侧,吸引两人防守后突然分球给底角的汤普森,这时候汤神面前三米没人——这就是利用球星牵制力创造的空位机会。反观雄鹿队,字母哥冲框吸引包夹后,分球给外线的阿伦和康诺顿,本赛季他俩接球三分命中率分别是43.7%和39.5%,比很多球队的首发还准。
不过话说回来,魔球理论也不是万能药。上周独行侠打快船,东契奇外线10中1还硬投,结果被快船打了18-2的反击高潮。所以现在教练组开始讲究"混合进攻",像掘金队约基奇在高位策应时,既有戈登的空切,也有波普的绕掩护三分,这种立体化进攻才是王道。
要说最提气的场面,还得是抢断后的快攻暴扣。灰熊队的莫兰特昨天上演了两次"一条龙",从后场抢断到杀入篮筐只用了4.8秒,这速度比博尔特百米冲刺还快!但真正的反击大师还得看湖人巅峰时期的詹姆斯,现在39岁的老詹还能场均推进4.3次快攻,命中率71.2%,这身体保养简直反人类。
这里有个冷知识:转换进攻效率值最高的不是年轻球队,反而是凯尔特人。他们每回合得1.18分,靠的是塔图姆和布朗的双侧翼突击,加上怀特总能出现在正确的位置接应。反观喜欢打快的火箭队,虽然场均快攻次数联盟第二,但命中率仅排第18,说明光有速度没有终结能力也是白搭。
最后说说容易被忽视的教练博弈。昨天科尔在第三节突然摆出"五小阵容",把身高2米01的库明加推到中锋位,这套路直接打懵了骑士队的内线。而对面比克斯塔夫教练反应也快,马上派上莫布里+阿伦的双塔,用高度压制勇士的机动性——这种见招拆招的较量,比球员对抗还刺激。
不得不提的是马刺系教练的"暂停艺术"。波波维奇的弟子们——比如热火的斯波和76人的纳斯,最擅长在对方起势时叫暂停。数据显示,斯波本赛季叫暂停后,球队接下来5回合平均能追回3.2分,这就是老帅说的"打断比赛节奏"的精髓所在。
看完这些,下回再看NBA直播时,记得多关注战术板的变化和球员的跑位细节。毕竟看懂这些门道,比单纯数得分有意思多了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