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得从两年前说起——当年NBA火箭队经理的不当言论引发国内抵制潮,腾讯体育曾硬气宣布暂停合作。可就在昨天,平台突然官宣新赛季恢复NBA直播,直接引发全网热议。大伙儿都在问:说好的骨气呢?这波操作到底是商业妥协还是另有隐情?咱今天就把这瓜剖开看看!
2019年莫雷事件爆发那会儿,腾讯可是在微博喊出"暂停合作"的狠话。当时多少球迷拍手叫好,觉得咱中国企业终于硬气一回。可谁成想啊,这才过了两年零三个月,官方账号就发了个"NBA直播回归"的海报,连个像样的解释都没有。
您说这算不算打脸?当初暂停时说得义正言辞,现在恢复得悄无声息。有网友翻出旧新闻对比,发现连公告格式都一模一样——就改了个日期和动词,从"暂停"变成"恢复",这也忒敷衍了吧?
消息一出,球迷圈直接炸锅。老张这种70后球迷在群里破口大骂:"当年跟着抵制,现在又当舔狗,腾讯这脸皮比城墙拐角还厚!"可转头看小王这些90后球迷,倒是在朋友圈欢呼:"终于不用翻墙看比赛了!"
这事儿透着股子黑色幽默——情怀派和实用派掐得你死我活。有人扒出腾讯股价这两年跌了40%,NBA版权费每年白扔3亿美金。要我说啊,商业公司毕竟不是慈善机构,这波操作估计也是被钱逼急了。
仔细咂摸这事儿,水可比表面看着深。NBA那边其实一直没放弃中国市场,去年总决赛还搞过"中国元素"特别节目。腾讯这边呢?自从丢掉英超版权,体育板块就瘸了条腿。
更关键的是,咪咕、快手这些新玩家早就虎视眈眈。听说有内部消息说,要是腾讯今年再不接手,NBA就要转投其他平台。您说这节骨眼上,换成您是马化腾,是守着面子饿死,还是厚着脸皮吃饭?
不少经济学家跳出来分析,说这纯粹是市场规律使然。但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大道理,大伙儿就想问:国家尊严能不能明码标价?商业利益有没有底线?
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——当初乐天超市因为萨德事件退出中国,到现在都没敢回来。可NBA这事儿,从央视到腾讯,解禁速度是不是忒快了点?这里头恐怕不止商业考量,还有国际关系的变化在里头搅和。
说到底,这事就像个照妖镜,照出了全球化时代的尴尬。企业要在商言商,民众要家国情怀,政府要战略平衡。您说这三方怎么拧成一股绳?要我说啊,关键还得看后续操作——要是腾讯能在转播时加上爱国解说,或者搞点本土化内容,说不定还能挽回点面子。
最后扔个问题给大家琢磨:要是下次再出类似事件,您觉得中国企业是该硬刚到底,还是学腾讯这波"能屈能伸"?欢迎在评论区掰扯掰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