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知乎看到不少人在讨论体育直播平台的盈利问题,作为一个关注互联网行业多年的观察者,我也忍不住扒了扒数据、翻了翻案例。今天就结合行业现状和实战案例,说说这个赛道到底是不是"真香"。
先说大背景吧,国内体育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亿,足球、篮球这些大众项目自带流量池。去年英超联赛在某平台单场观看量破3000万,这数据看着挺唬人。
但用户多≠能赚钱。就像我家楼下早餐店,每天排队的人不少,可老板总念叨利润薄。直播平台现在主要靠这几种变现方式:
某平台去年花2.4亿买下中超版权,结果会员收入刚够覆盖成本的60%,最后还是靠给车企做定制直播间才勉强打平。所以说版权这把双刃剑,玩得转是印钞机,玩砸了变碎钞机。
在知乎看到个精辟比喻:体育直播就像开火锅店,底料(版权)贵得离谱,涮菜(增值服务)却卖不上价。具体来说有三大关卡:
更头疼的是赛事空窗期流量暴跌的问题。像足球平台到了夏季转会期,日活能掉40%以上,这时候总不能拿重播赛事糊弄用户吧?
翻了几十个高赞回答,发现观点分两派:
有个从业者匿名爆料,说现在平台都在偷偷搞"赛事众筹"——让铁杆球迷提前充值锁定转播权,这招虽然救急,但搞不好容易翻车。
和做MCN的朋友聊过,他们觉得"直播+竞猜+电商"的闭环模型或许有机会。比如看NBA直播时直接买球星同款球鞋,中场休息参与比分竞猜赢优惠券,这个场景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3-5倍。
不过要注意政策红线,去年就有平台因为搞擦边球竞猜被约谈。所以说到底,这个赛道既要拼资本耐力,更要拼运营巧劲。
如果你问我现在入场晚不晚,我觉得得看手里有什么牌。有独家内容或创新玩法的还能搏一搏,要是只会烧钱买版权,那可能真是49年入国军了。毕竟用户现在精得很,免费直播看到饱,付费?得给个无法拒绝的理由。
上一篇: 天视体育直播中超在线观看
下一篇: 优酷体育直播男篮世界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