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方新聞在线直播》今季強勢推出粵語體育賽事直播,以「零廣告中斷+專業戰術拆解」殺入香港體育媒體戰場。我哋獨家追蹤發現,平台首月已吸引超15萬用戶註冊,究竟佢哋點樣用本土化策略撼贏傳統收費台?今次就同大家深挖幕後玩法!
大家有冇試過睇英文直播要半估半猜?或者聽普通話評述總係差啲親切感?《東方新聞》團隊醒覺到呢個痛點,搵嚟前港隊教練陳sir做常駐評述員。佢嗰句「呢球傳中靚到可以擺入藝術館」嘅金句,開播三日已經成為網絡熱話。
關鍵在於本土語境嘅精準拿捏!當曼城前鋒Haaland起腳嗰刻,陳sir會用「劏穿魚腩防線」嚟形容;見到熱刺反擊就大叫「快過彌敦道巴士」。呢啲貼地比喻,正正擊中香港球迷嘅共鳴點。
「嘩!免費睇英超仲有錢賺?」我初頭都打咗個突。原來平台玩緊「三層變現法」:
1️⃣ 開場前30秒品牌冠名(聽講啤酒商爭崩頭)
2️⃣ 半場休息嘅互動有獎競猜
3️⃣ VIP頻道嘅戰術圖解服務
最犀利係佢哋嘅「動態廣告插入」技術,當球賽進入死球狀態就自動彈出贊助商訊息。有數據顯示呢種非強制性廣告,點擊率比傳統插播高3倍!
記得上個月利物浦對阿仙奴嗰場,直播畫面突然彈出立體戰術動畫。原來背後有班「數據狂魔」團隊,用AI即時分析球員跑動熱點,仲識得標註關鍵對位情況。
技術總監阿Mike同我爆咗個料:「我哋同科大合作開發嘅追蹤系統,誤差值控制在5cm以內!就算球員交叉走位,系統都分得清邊個打邊個。」難怪連英國《衛報》都話呢套系統值得英超官方借鏡。
傳統直播最大問題就係「得個睇字」,《東方新聞》今次落重本搞「雙向互動」:
✅ 彈幕打氣會轉化成現場聲浪
✅ 即時投票決定鏡頭追蹤邊個球員
✅ 每場抽10位觀眾做虛擬更衣室參觀
最過癮係「自選評述」功能,可以揀「專業模式」聽戰術解讀,或者「吹水模式」聽主持講波經。有網民話試過同時開兩個聲道,「好似睇緊兩場唔同嘅波咁」!
據內部流出的roadmap,平台正在測試「AR球星全息投影」同埋「AI預測賠率」。不過技術總監提水話:「要解決網絡延遲問題,至少要等多半年。」
而家最令人期待嘅,係傳聞中嘅「粵語女聲評述」頻道。如果成事,將會打破香港體育直播界清一色男評述嘅局面。有網民已經開始集氣:「想要Do姐過檔做首席!」
講到尾,《東方新聞在线直播》成功將「科技+本土化」玩到極致。佢哋證明咗就算免費模式,只要內容夠貼地、互動夠創新,照樣可以喺體育直播紅海殺出重圍。下次睇波,記得試吓呢個港產黑馬平台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