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英超联赛堪称"神仙打架",曼城百分夺冠、切尔西卫冕失败、热刺青年军崛起,每一场都充满戏剧性。但当年国内球迷最头疼的问题就是——到底哪个台能看直播?新英体育、PPTV、地方台多方混战,连央视都玩起"躲猫猫"。本文将带您穿越回那个赛季,揭秘直播平台背后的版权江湖,手把手教你怎么蹲到心仪的比赛!
先说个冷知识:2017赛季其实是英超转播权"分猪肉"的转折年。新英体育手握独家版权这事大家都知道,但很多人不晓得他们当时搞了个"分销套餐"——把部分场次转卖给PPTV和腾讯体育。这就好比烧烤摊老板把鸡翅卖给隔壁奶茶店,咱们想吃全套还得跑两家店。
更绝的是央视五套的操作!他们直到8月联赛开打前一周才官宣转播,而且只买下周六晚场的"黄金时段"转播权。这就导致周日的焦点战经常看不着,气得球迷直跺脚:"央视爸爸,您这是要逼我们装'小锅盖'吗?"
先说新英体育,当年的"英超亲儿子"。会员价348元/赛季看着肉疼,但人家确实有硬货——每轮10场直播+中文解说+1080P画质。不过老司机都懂,他们家解说容易"翻车",特别是詹俊跳槽后,有球迷吐槽:"听着像在菜市场解说,背景里还有外卖电话响..."
再来看PPTV,免费场次确实多,但画质时不时给你来段"马赛克艺术"。更气人的是广告插播,有网友统计过:90分钟比赛能被切成6段广告,关键进球经常卡在广告里!当时贴吧流行个段子:"看PPTV直播要学会闭眼冥想,靠意念补全比赛画面。"
地方台这边,广东体育和北京体育算是扛把子。特别是粤语解说,那个"七点钟开波"的预告一出来,老广们自动进入观赛模式。不过外地观众就惨了,得开着翻译软件看直播,有东北老铁吐槽:"听着像加密电报,就知道他们喊'好Q劲'的时候该鼓掌了。"
先说结论:死忠球迷买新英会员,路人观众蹲免费平台,多屏党选PPTV。当年贴吧大神总结的"三看原则"至今管用——看主队场次密度、看解说质量、看钱包厚度。
举个真实案例:曼城球迷小李,为了追瓜迪奥拉的传控革命,咬牙买了新英会员。结果发现值回票价——不仅能看全部38轮比赛,还有独家战术分析。而阿森纳球迷老王选择白嫖,结果关键战经常碰上付费场次,只能半夜偷摸找"神秘链接",有次看到一半弹出澳门赌场广告,差点被老婆发现...
这里插播个冷知识:2017年乐视体育突然崩盘,导致很多买了他家会员的球迷血本无归。这事给大伙提了个醒:买体育会员千万别选"野鸡平台",说不定哪天就"跑路"了。就像广东球迷说的:"揾食都要睇餸食饭,睇波都要揾啱码头啊!"
除了正经直播平台,那年头民间智慧也是百花齐放。贴吧流行的"文字直播"堪称一绝,楼主用堪比小说的文笔实时描述比赛,评论区还能玩竞猜。有球迷回忆:"当年用流量刷文字直播,看到'斯特林快乐吐饼'这段,直接笑出地铁坐过站。"
更硬核的球迷直接翻墙看海外直播,虽然要忍受卡顿和外语解说,但能抢先看到4K画质。不过风险也大,有大学生在宿舍看BT Sport直播被抓包,被辅导员训话:"看球可以,别把VPN费用算在班费里!"
回头看2017年的英超观赛史,简直就是中国体育版权市场的"启蒙时代"。从这年开始,付费观赛逐渐被接受,多平台竞争格局初步形成。虽然过程充满槽点,但正是这些"摸着石头过河"的经历,才让现在的球迷能舒舒服服在手机上看4K直播。下次再遇到平台选择困难时,不妨想想当年——至少现在不用半夜蹲厕所找信号了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