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球迷发现央视突然不转播NBA比赛了,这事儿可把大伙儿急得够呛。毕竟央视体育频道陪伴了咱们二十多年的篮球记忆,突然说没就没了,搁谁都得懵。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事儿——从版权博弈到平台分流,再到咱们球迷还能咋看球,每个环节都给您整明白喽。
这事儿得从1994年说起,当时央视用录像带转播全明星赛,那会儿大伙儿围着小电视看乔丹的样儿还历历在目。到2002年姚明登陆NBA,央视直接把转播场次从每周1场加到3场,收视率飙到2.78%,比春晚小品都不差啥。
可自打2019年莫雷事件后,情况就开始变味儿了。当年央视硬气停播了一年多,虽然后来恢复转播,但场次直接砍半。今年更彻底,连季后赛都悄么声地消失了。这里头既有每年3.5亿的版权费压力,也有新媒体平台崛起的分流效应——毕竟现在年轻人更习惯在手机上看腾讯体育的解说。
1. 腾讯体育算是接过了央视的枪,每年砸7亿美元买下独家转播权。不过免费场次越来越少,会员费从每月30涨到60,学生党直呼肉疼。
2. 咪咕视频这后起之秀挺有意思,跟中国移动套餐绑定送会员,画质能到4K,但解说阵容比央视差着档次。有球迷吐槽:"听咪咕解说,还不如我看无声直播自己脑补呢!"
3. 地方台现在也学精了,广东体育、上海五星体育偶尔会播焦点战,但得忍受方言解说。像广东台解说动不动就"呢个波好靓",北方观众听得直挠头。
现在贴吧里流传着各种野路子:有人翻墙看ESPN直播,结果网速卡成PPT;有人在海鲜市场买共享账号,结果第二天就被封号;还有技术宅自己架设卫星锅,结果收来的是阿拉伯语解说...
最靠谱的还得说是线下观赛趴。北京五棵松、广州天河这些篮球主题酒吧,季后赛期间人均消费200块就能看大屏直播,配上啤酒烤串,倒也别有风味。有个老哥说得好:"当年看央视是图个热闹,现在花钱看球,反而找回学生时代翻墙去录像厅的感觉了。"
NBA这边其实也头疼,他们中国市场收入从巅峰时的40亿跌到不足15亿。肖华最近接受采访还打太极:"我们始终对中国市场保持期待..."可转头就把独家协议签给腾讯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央视现在更愿意把钱花在冬奥、世界杯这些国家赛事,毕竟NBA的年轻观众群体和央视的中老年受众越来越不搭界。
这事说到底,是传统媒体转型阵痛的缩影。就像当年电视取代广播,现在轮到新媒体冲击电视。不过话说回来,只要篮球还在天上飞,咱们球迷总有办法看到想看的比赛。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