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资深体育迷的你,肯定发现这两年看NBA直播越来越费劲。从曾经央视五套黄金时段天天放比赛,到现在连腾讯体育都得“挑着播”,这事儿到底藏着啥门道?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,聊聊背后的政治博弈、商业算盘和观众情绪三重因素。
2019年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发了条支持香港的推特,这事儿直接踩了红线。当时央视和腾讯直接切断所有NBA转播,后来虽然部分恢复,但涉及火箭队的比赛至今仍被全面封杀。官方态度很明确:国家主权问题上,没得商量!
你可能要问:都过去五年了咋还没解封?这里头有个关键点——NBA至今没正式道歉。虽然肖华总裁反复强调“无意冒犯”,但始终绕着核心问题打太极。这种暧昧态度,让双方始终卡在僵局里。
腾讯2019年砸下15亿美元买下五年转播权,结果刚签约就碰上莫雷事件。据内部消息,仅2019-2020赛季广告收入就缩水20%。现在续约谈判更是难上加难——既要考虑观众规模缩水,又得防着政策风险。
还有个隐形因素:国内体育版权市场正在洗牌。你看英超、欧冠这些赛事转播费也在疯涨,平台方得精打细算。有业内人士透露:“现在买NBA版权的钱,够买三四个欧洲足球联赛了,这买卖划不划算还得掂量。”
现在年轻人看CBA也能看扣篮盛宴,刷短视频能看球星集锦,追电竞比赛同样热血沸腾。某平台数据显示,2023年CBA直播观看人次同比涨了35%,而NBA相关内容点击量却下降了18%。
再加上时差问题——勇士打凯尔特人,国内观众得凌晨四点爬起来看。反观本土赛事晚上黄金时段开打,吃着烧烤喝着啤酒看比赛,它不香吗?越来越多球迷觉得:“看NBA也就是图个情怀,真要论精彩程度,现在选择多了去了。”
说到底,NBA在中国市场的进退失据,既是国际关系在体育领域的投射,也是商业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。未来会不会全面恢复转播?关键还得看这三股力量如何博弈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中国体育迷的选择权,早就不是十年前的模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