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2019年莫雷事件引发轩然大波,NBA在中国市场的直播版图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今央视持续停播、腾讯体育缩减场次,国内球迷想追个比赛咋就这么难?今儿咱们就掰开揉碎了唠唠这事儿的来龙去脉,顺便盘盘未来还有没有转机。
记得2019年国庆节那会儿,火箭队总经理莫雷突然在推特上整活,支持香港示威活动。好家伙,这事儿就跟点了火药桶似的——央视当天就宣布暂停转播,二十多个中国品牌连夜撤资,连李易峰这些明星都宣布退出球迷之夜活动。
当时NBA总裁肖华的回应更是火上浇油,他说什么"支持言论自由",这操作直接把矛盾升级成**政治立场冲突**。咱们国内观众可不吃这套,社交平台直接炸锅,微博热搜前十有六个都在骂NBA。从商业角度看,NBA每年在中国市场能赚走12亿美元,这次事件让他们直接损失了至少3.7亿美元赞助费。
其实这事儿说白了,就是触碰了咱中国人的底线。体育归体育?这话在平时说说还行,但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,那可真没得商量。就像外交部发言人当时说的:"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言论,都注定不得人心。"
更关键的是,NBA这些年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,但遇到原则性问题时却搞双标。他们既想端着"言论自由"的架子,又不愿正面道歉,这种态度直接导致**中国市场的信任崩塌**。现在回头看,这事儿就跟夫妻吵架似的——伤感情容易,修复关系可难咯。
要说这空出来的市场蛋糕,倒是让CBA捡了个大便宜。根据腾讯体育的数据,2022-23赛季CBA直播观看人数同比暴涨83%,咪咕视频甚至砸下5年20亿的转播合同。像郭艾伦、张镇麟这些球星,现在接的代言都快赶上当年姚明了。
不过咱们也得承认差距,CBA的竞技水平和商业包装跟NBA还不是一个量级。就拿全明星周末来说,NBA那灯光舞美、互动环节,确实比咱们的土味篮球秀带劲。但话说回来,**本土联赛崛起**这事儿急不得,得慢慢打磨赛事品质和球迷文化。
现在想看NBA的老铁们也是各显神通,有人翻墙看盗播,有人蹲守台湾地区的转播信号,还有人专门买付费VPN看海外平台。抖音上那些赛事集锦账号,粉丝量动不动就破百万,评论区天天有人催更。
不过这些方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画质卡顿不说,还涉及法律风险。最近听说腾讯体育在悄悄增加转播场次,但解说员都跟念经似的,再也不敢玩什么"火箭总冠军"的梗了。这倒让我想起个段子:以前看NBA是光明正大摸鱼,现在搞得跟地下党接头似的。
要说NBA想重回中国市场,关键得看他们能不能拿出诚意。最近肖华不是老在媒体上示好吗?又是夸中国防疫做得好,又是说姚明是他最好的朋友。但光打嘴炮没用,得真金白银地投入青训合作,或者多搞点公益活动挽回形象。
不过依我看,**短期内全面恢复转播可能性不大**。现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,中美在科技、贸易领域较着劲呢,体育领域难免受牵连。再说了,国内体育产业正在转型升级,与其盼着NBA回归,不如多支持自家联赛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说到底,NBA停播这事儿给所有跨国企业敲了警钟——想来中国市场掘金,就得学会尊重这里的游戏规则。毕竟球迷的感情伤一次两次还行,次数多了,可就不只是换个频道那么简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