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虎扑、贴吧里老有球迷在吵吵:"都这时候了,怎么还直播NBA呢?"这事儿说来话长。自从2019年莫雷事件后,央视直接掐了NBA转播,但腾讯体育愣是扛着压力签了5年15亿美元的转播合约。如今三年过去,NBA收视率不降反增,光腾讯上个赛季就播了1200+场比赛,这背后到底有啥门道?咱今天掰开了揉碎了说说。
先说最现实的——钱!NBA在中国的商业版图,那可不是说断就能断的。举个栗子,现在每场腾讯直播里,你能看见至少6个赞助商logo在滚动。李宁、安踏这些国产运动品牌,每年在NBA中国赛投的广告费都是以亿计算的。更别说那些卖球鞋、搞联名的潮牌了。
再说平台方,腾讯当年签的转播合同,折算下来每场直播成本接近30万美元。要真停了转播,这些前期投入全得打水漂。而且现在各家视频平台竞争这么激烈,没了NBA这个流量大户,用户分分钟跑去看爱奇艺的英超或者咪咕的欧冠了。
别看网上骂得凶,真到了比赛日,数据可不会骗人。去年勇士打凯尔特人的总决赛,腾讯直播间峰值人数突破4800万,弹幕刷得连比分都看不清。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每次国家队比赛失利后,NBA直播观看量就会涨一波——说到底,竞技体育还是得看高水平赛事。
我有个做酒吧生意的朋友说得实在:"周末晚上要是没放NBA,酒水销量直接腰斩。那些喊着抵制的小年轻,喝高了照样跟着詹姆斯暴扣嗷嗷叫。"这种矛盾心理,就跟咱们天天骂国足,但十二强赛照样场场不落一个道理。
可能有人要问:"国家不管管吗?"其实这里头学问大了。NBA总裁肖华去年接受CNBC采访时透露,他们和中国篮协保持着"建设性对话"。还记得冬奥会期间,谷爱凌代言的安踏广告频繁出现在NBA赛场吗?这种微妙的平衡艺术,可比篮球战术复杂多了。
再说个冷知识:现在每场NBA直播前,平台都要加播15分钟国产体育品牌广告。这招既照顾了民族情绪,又保住了金主爸爸的面子,属实是摸石头过河摸出经验了。
照这个趋势发展,NBA在中国可能会走向"去政治化"的娱乐消费。就像好莱坞电影,大家该看看该骂骂。平台方也在尝试折中方案,比如重点推送没有争议球星的比赛,或者在解说时避免提及敏感话题。
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自己的CBA要是争气点,场均上座率能破万,本土球星商业价值过亿,谁还天天盯着人家NBA吵吵?所以说到底,体育产业终究是实力说话。等哪天咱们自己的联赛也能卖出5年15亿美元的转播权,那才是真硬气!
(全文共1128字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