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19年莫雷事件后,央视正式停播NBA赛事,这场持续4年的"赛事断供"彻底改变了中国篮球迷的观赛习惯。从最初全网热议到如今默契回避,NBA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就像被冰冻的河流——表面平静却暗藏汹涌。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门道,看看老球迷们到底在用什么野路子追比赛。
2019年10月5日,时任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推特发布涉港不当言论,就像往油锅里泼了瓢冷水,瞬间炸了锅。当时正逢NBA中国赛期间,蔡徐坤等明星集体退出活动,中国企业连夜撤资,这事儿闹得可比总决赛还热闹。
记得当时有个段子特别火:"前一天还在讨论湖人总冠军,第二天直接变成'湖人滚出中国'。"央视体育频道在事发48小时内就宣布暂停转播,这反应速度比快攻反击还利索。数据显示,NBA因此损失了约1.5亿美元的中国市场收入,相当于30个顶薪球员的年薪总和。
要说国内球迷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官方渠道断了,各种野路子就冒出来了。有些老哥专门搞付费直播群,比赛日就在微信群里扔链接,美其名曰"学习英语资料";还有人用企业VPN挂着台湾地区的转播,愣是把篮球赛看出了谍战片的感觉。
最绝的是那些做赛事集锦的短视频账号,把每场焦点战剪成"泡面番",配上"前方高能""暴扣名场面"的弹幕式解说,播放量动不动就破百万。不过这些渠道就像走钢丝,今天能用明天就404,搞得球迷们得天天开发新据点。
要说这四年国内赛事确实在发力,CBA搞出工资帽、选秀大会这些NBA玩剩下的套路,还弄了个网红球员专区。但说实话,看着本土球员在场上散步防守,观众席空着大半座位,总让人想起NBA那种肌肉碰撞的刺激感。
最近欧洲篮球联赛倒是捡了便宜,某视频平台引进西甲篮球赛后,订阅量三个月暴涨200%。不过欧洲球风太讲究团队配合,少了点个人英雄主义,就像吃惯了麻辣火锅突然改吃法餐——精致是精致,但总感觉不够带劲。
NBA这几年可没少放软话,又是春节贺岁片,又是邀请华裔球员,去年还悄咪咪恢复了腾讯的部分场次转播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就像分手后的情侣勉强做朋友——客客气气却再难回到热恋期。
最近萧华在采访中提到"中国市场始终是重要伙伴",这话听着耳熟,跟三年前的表态没啥区别。业内人士透露,双方其实一直在桌底下较劲,NBA想要全面回归,恐怕得拿出比30年前斯特恩在央视门口等录像带更大的诚意。
说到底,篮球终究是圆的,市场规律也不会因为意气用事改变方向。现在的情况就像中场休息的僵局,就看哪边先找到破局的关键球。至于咱们普通球迷,且看且珍惜吧,谁知道明天打开手机,又会弹出什么新的观赛秘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