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英超突然从央视体育频道消失,这事儿当年可把不少老球迷整懵了。作为国内体育转播的"老大哥",CCTV5突然放弃顶级足球赛事,背后藏着版权争夺的明枪暗箭、新媒体平台的强势崛起,以及整个体育产业商业逻辑的巨变。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出大戏里的门道。
2016年夏天英超海外版权新一轮竞标,直接把转播权价格顶上了天。苏宁体育用5年7.21亿美元的天价拿下2019-2022赛季独家版权,这个数字比之前新英体育的合同暴涨了12倍!
当时央视体育频道全年的版权预算才20亿人民币左右,单英超就要吃掉大半预算。台里领导私下吐槽:"这价格买英超,相当于用金饭碗装白米饭——划不来啊!"更扎心的是,新媒体平台已经开始玩"会员付费+广告分成"的新模式,而央视还守着传统的广告招商老套路。
腾讯体育2015年用2.5亿人民币买下NBA新媒体独家版权,这事儿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。2017年前后,优酷、咪咕、PP体育接连入局,把体育版权市场炒得滚烫。
举个具体例子:当年新英体育转播英超,单赛季新媒体版权要价就达到1.7亿美元。央视体育频道广告部的人算过账,就算把所有广告位塞满,也填不平这个窟窿。反观腾讯视频,靠着《权利的游戏》带火的付费会员模式,愣是把体育赛事做成了"流量入口+付费增值"的生意经。
2017年有个调查数据特有意思:18-35岁观众里,73%的人首选手机看球。这届年轻人宁可熬夜刷手机,也不愿守着电视看直播。央视的收视数据很诚实——黄金时段英超观众从2015年的场均800万,暴跌到2016年的不足300万。
更让传统电视台头疼的是,新媒体不仅能看直播,还能随时回看、多角度切换、发弹幕吐槽。有球迷在贴吧留言:"现在看球没弹幕护体,就跟吃火锅不蘸料一样没劲!"这话虽然糙,但确实点破了观看体验升级的关键。
CCTV5停播英超这事儿,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。先是地方体育频道集体放弃高价赛事版权,接着广告主把预算转向新媒体平台。到2018年,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端,这个转折比业界预估的早了整整两年。
不过也有意外收获——央视开始把资源转向自制体育综艺和全民健身内容。《篮球大唱片》《健身动起来》这些新节目,反倒收获了不错的收视率。用某位制片人的话说:"买不起英超,咱就自己造IP",这波转型算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智慧。
如今回看2017年的这次"停播事件",它既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挽歌,也是体育产业新纪元的开场哨。当5G+4K直播成为标配,当短视频平台开始切割赛事版权,这场围绕观众注意力的战争,恐怕永远不会有终场哨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