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腾讯体育对NBA赛事全面推行付费直播,这事儿在篮球圈炸开了锅。从免费看到要掏钱,球迷们一边骂骂咧咧,一边纠结要不要续上会员。咱今天就掰扯掰扯,这场收费变革到底给球迷、行业带来了啥连锁反应。
其实腾讯早在2015年拿下NBA独家网络版权时,业内就传着要搞付费观看。但头两年人家愣是憋着没动,免费直播+广告的模式攒足了人气。等到2017赛季开打,突然甩出「会员专享场次」,普通用户每周只能看3场免费球赛。
这里头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当年腾讯NBA会员定价60元/月,按赛季打包买能砍到30元/月。按说比有线电视便宜,但习惯了白嫖的网友哪受得了这刺激?贴吧里到处都是「看个球还要钱?」的暴躁老哥。
支持派觉得这钱花得值:1080P高清画质+多路解说+回看功能,比盗链网站卡成PPT强多了。有个北京老球迷跟我算过账:「去酒吧看场球最低消费80块,在家开个会员全家都能看,这买卖不亏!」
反对派可不管这些,广东的虎扑网友@篮球靓仔 就吐槽:「以前蹲马桶都能刷手机看直播,现在突然收费,这不是抢钱吗?」更别说学生党了,食堂打饭都要算计的年纪,哪舍得掏这个钱。
腾讯这步棋走得险,但真把体育付费这潭水搅活了。其他平台看着眼热——苏宁马上把英超转播权捂得更紧,连CBA都开始试水付费观赛。有数据说,2017年腾讯NBA付费用户暴涨200%,虽然骂的人多,但掏钱的人也不少。
不过盗版网站倒是乐坏了。那会儿随便搜「NBA直播」,跳出来的全是带澳门赌场广告的野鸡网站。有个做体育自媒体的朋友跟我说:「腾讯收费头一个月,我们教人找免费资源的教程阅读量翻了五倍,你说魔幻不?」
现在回头品,腾讯其实在下一盘大棋。当年被骂成狗的收费模式,现在成了行业标配。现在年轻人早就习惯为爱买单,看看B站大会员和网易云黑胶的销量就懂。要说遗憾也有,免费场次从每周3场砍到只剩1场,对边缘球迷确实不够友好。
有个细节挺有意思:当年咬牙续费的老用户,现在反而成了最忠实的群体。去年湖人夺冠那场,腾讯服务器直接挤爆,弹幕刷得连球都看不见。这波人里有多少是2017年就开始付费的「初代会员」,估计腾讯自己都算不清。
说到底,体育内容付费就像吃火锅——有人非要点最贵的雪花肥牛,有人觉得超市买的肥牛卷也挺香。各家有各家的吃法,但市场这口锅,终究是越烧越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