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铁杆球迷都在吐槽:现在看个NBA直播咋这么费劲?以前打开手机随便刷两下就能找到免费直播源,现在不仅要买会员,连直播场次都缩水一大半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背后的门道。
先说最根本的——版权费用爆炸式增长。NBA官方从2015年开始搞天价转播合同,9年240亿美元!换算下来,光是咱们国内平台的版权采购费,每年就得交超过3亿美金。这直接导致只有腾讯体育、咪咕这些大厂玩得起,地方台和小平台根本掏不起这个钱。
你想想啊,以前有20多个平台能播比赛,现在只剩两三家扛大旗。这就跟菜市场垄断似的,没了竞争自然就少了免费场次。更扎心的是,连回放都要VIP才能看,难怪大伙儿直呼"看球门槛越来越高"。
这第二个坑就是平台间的版权分割。现在的情况是:腾讯有常规赛独家,咪咕抢了季后赛部分场次,还有些国际版权的平台时不时插一脚。好家伙,想看全赛季比赛得买三四个会员,每月光会员费就得小一百块。
上个月湖人打勇士那场焦点战,多少球迷在几个APP之间来回切换找直播源?这种体验简直比看广告还闹心。平台为了抢用户搞独家,最后买单的还是咱们普通观众。
第三个原因很多人想不到——美国本土时间差要命。东部比赛咱们这早上7点开打,西海岸比赛更得熬到上午11点。打工人哪有时间看直播?平台后台数据清清楚楚:非周末的早场比赛,观看量还不到黄金时段的三分之一。
这下平台也精了,直接砍掉70%的非黄金时段直播。现在除了周末的焦点战,平时想看场完整直播?要么请假在家看球,要么等着看剪辑版吧。有球迷自嘲说:"现在看NBA得看平台脸色,跟皇上翻牌子似的"。
最后这个原因比较敏感,但必须得提——政策监管加强。自从莫雷事件后,央视直接把NBA直播量砍掉八成。现在虽然有所回暖,但涉及某些敏感球队或球员的比赛,平台宁愿不播也不敢冒险。
再加上最近整治过度娱乐化的政策,像以前那种全天候滚动直播的盛况再也见不到了。有业内人士透露:"现在每播一场比赛,都要准备三套解说预案,生怕说错话惹麻烦。"
说到底,NBA直播减少是多方角力的结果。作为球迷,咱要么乖乖掏钱买会员,要么开发新技能——学会在碎片化信息里拼凑比赛全貌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现在短视频平台各种精彩集锦满天飞,可能这也是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看全场直播的原因之一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