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国内NBA数字媒体独家合作伙伴,腾讯体育每年为球迷带来超1300场赛事直播。但5年15亿美元的巨额版权费下,腾讯究竟怎么回本?咱们从用户付费转化率、广告招商策略、独家内容溢价三个维度,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体育产业经典商业案例。
打开腾讯体育APP,扑面而来的就是「开通超级VIP解锁全部赛事」的提示。普通会员每月35元,高级会员要60元,这定价比视频平台会员贵出近50%。但死忠球迷真愿意掏钱——据统计,2022年腾讯体育付费会员突破600万,按ARPU值(每用户平均收入)折算,仅会员费就能带来超20亿年收入。
不过这里有个隐藏问题:很多观众其实就追1-2支球队的比赛。于是腾讯搞了个「球队通」套餐,把单队赛事打包卖29元/月,这招让付费转化率直接翻倍。我身边就有湖人球迷朋友说:「花30块能看82场湖人比赛,比买 League Pass 划算多了!」
看比赛时最烦什么?中场休息时突然蹦出的广告必须算一个!但品牌方就爱这种强制曝光场景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腾讯NBA直播的贴片广告报价高达180万/条,热门场次能塞进8条不同广告。要是遇上总决赛这种大场面,单场广告收入就能破2000万,比卫视黄金时段还抢手。
更绝的是「边看边买」的互动广告。去年季后赛期间,安踏把新款KT7篮球鞋的购买链接嵌进直播间,用户点击就能跳转商城。数据显示,这种场景化营销的转化率比常规广告高出300%。用广告部负责人的话说:「在球迷最热血沸腾的时候推产品,这钱花得值!」
5年15亿美元(约100亿人民币)的版权成本,平摊到每年就是20亿。按前两年数据测算,腾讯NBA项目年收入约28-32亿元,刨去带宽、解说团队等运营成本,净利润率大概在15%-20%之间。这回报率看着还行,但要是付费会员增长放缓,压力就大了。
现在最让腾讯头疼的,是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时长的抢夺。去年有场勇士vs凯尔特人的焦点战,抖音上的赛事集锦播放量居然比腾讯直播还高。这也逼得他们搞出「会员专属直播间」「球星第一视角」这些差异化玩法,说到底还是想守住核心用户。
最近发现腾讯体育在测试「包厢观赛」功能,6人拼团解锁专属聊天室,这明显是在复制电商的社交裂变套路。还有消息说他们在和NBA谈虚拟门票NFT合作,要是真能搞成,又能开辟条新财路。
不过说到底,体育直播这门生意,核心还是内容护城河够不够深。当咪咕拿下欧冠、快手签下CBA,腾讯手里的NBA独家版权,恐怕得继续挖掘更多变现姿势才行。各位球迷朋友,你们愿意为哪些增值服务买单呢?评论区聊聊呗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