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虎扑总能看到球迷吐槽NBA解说,这事儿真不是空穴来风。从尬吹球星到满嘴专业术语,从广告插播到强行玩梗,现在的解说就像火锅里煮香菜——喜欢的人当宝,讨厌的人直跺脚。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,看看这些解说到底踩了观众哪些雷区。
不知道大伙发现没有,只要詹姆斯库里在场,解说恨不得把话筒怼到他们脸上。上周湖人打掘金,里夫斯明明贡献了关键抢断,结果解说张嘴就是"看看老詹这个无球跑动多聪明"——大哥!球都没在他手上啊!
这种捧一踩十的解说方式,直接把比赛变成了巨星个人秀。普通球员的精彩封盖被说成"防守漏洞",角色球员的绝杀三分被归功于"球星牵制力",难怪有网友吐槽:"听解说我还以为NBA就20个球员在打球呢!"
"这波高位挡拆后的弱侧空切配合展现了极致的空间篮球理念"...停停停!刚入坑的兄弟估计听得脑壳疼。解说们似乎有个潜规则:不用术语显不出专业,结果整得跟篮球教科书似的。
记得上次带表弟看球,小伙子盯着我问:"表哥,什么叫转换进攻中的early offense?"我愣是憋出句:"就是跑快点打反击!"要我说啊,解说真该学学徐静雨,把"区域联防"说成"包饺子战术",这不立马接地气了?
最抓狂的莫过于关键时刻给你插广告!上个月勇士绝杀那场,最后10秒突然冒出来:"XX汽车提醒您,关键时刻更要..."气得我差点把遥控器砸了!更绝的是某平台解说,说着说着突然来段口播:"就像XX外卖,30分钟必达~"
这些防不胜防的广告,硬是把篮球赛切割成拼多多带货现场。有网友神总结:"现在看NBA得备两个手机——一个静音看画面,一个开着文字直播。"
强行玩网络热梗这事,真不是谁都能hold住。某解说把东契奇的欧洲步说成"肉装库里",把约基奇的传球叫"人类五花肉精华",尴尬得现场解说席都要结冰了。
最绝的是有次听到解说喊:"这记三分直接让我DNA动了!"屏幕前的我脚趾当场抠出三室一厅...咱不是说不能玩梗,但硬蹭热度的样子真的很狼狈啊!
其实观众要的很简单:您就老老实实把战术讲清楚,把精彩瞬间说明白。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,少点"我觉得",多点"我们看到"。就像杨毅老师说的:"解说不是才艺表演,服务比赛才是本分。"
听说腾讯体育已经开始让观众选择原声直播了,这倒是个好兆头。要我说啊,哪天要是能出个"静享版"直播流,光留现场音效和球迷欢呼声,保准成为爆款产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