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老铁发现,打开CCTV5竟然看不到NBA直播了!这事儿在篮球圈炸开了锅——从曾经的黄金时段必播项目,到如今彻底消失在央视荧幕,这背后既有天价版权费的经济账,也牵扯着国际赛事的微妙博弈。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,顺便给大伙儿支几招看球新路子。
这事儿得从2019年腾讯那波操作说起。当时腾讯体育掏出15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105亿)拿下NBA五年独家数字媒体版权,直接把央视的转播成本顶上了天。
举个栗子🌰,十年前央视转播NBA每年只要千万级费用,现在这价钱够买下整个体育频道半年的节目制作费!更扎心的是,新媒体平台能靠会员订阅、广告植入把钱赚回来,传统电视台可就指着那点广告时段,这买卖怎么算都亏。
记得去年全明星赛那会儿,央视解说嘉宾还在直播间开玩笑:"咱们这儿放录像带,腾讯那边都打完两节了!"这话听着心酸,却道出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尴尬处境。
除了钱的问题,2019年莫雷事件就像颗深水炸弹。当时火箭队总经理那条争议推特,直接让央视暂停了所有NBA赛事转播。虽然后来慢慢恢复了部分场次,但中美关系微妙变化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今年冬奥会期间,央视把更多资源倾斜到本土赛事转播。有内部人士透露,体育频道现在优先保障全运会、CBA、女排联赛这些国民度高的项目。毕竟在特殊时期,传播正能量、提振民族自信才是主旋律。
别看央视不播了,咱中国球迷可没闲着!现在打开手机,路子多的是:
1️⃣ 腾讯体育会员(虽然要掏银子,但4K画质真香)
2️⃣ 咪咕视频(移动用户经常送观赛券)
3️⃣ 百视TV(看徐静雨解说比比赛还有趣)
4️⃣ 甚至还有老哥翻墙看原声直播(不过不推荐哈)
最近小区篮球场大爷都学会用投屏了,边看约基奇妙传边念叨:"这大个子传球,比咱年轻时打联防还默契!"
现在这局面,其实是体育产业转型的缩影。新媒体平台通过弹幕互动、多机位选择、明星解说等玩法,把观赛体验玩出了花。而传统电视台还在守着"我播你看"的老套路。
不过话说回来,央视也有自己的算盘。他们把资源集中到冬奥会、世界杯、奥运会这些全球性赛事,毕竟这类"大事件"的收视率和广告价值还是顶流。就像开小卖部的王叔说的:"NBA好比薯片,卖得多但利润薄;奥运会就是茅台,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!"
最后给铁子们提个醒:想看免费直播的,可以关注地方体育频道,偶尔会转播重点场次;学生党记得用校园网,很多高校买了团体会员;实在手头紧的,赛后看精彩集锦也是个招——现在短视频平台五分钟就能看完全场精华,这不,连地铁上看球都成新潮流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