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铁杆球迷发现,央视体育频道突然不转播NBA比赛了,这事儿可把大伙儿急得够呛。作为国内体育迷最熟悉的老朋友,央视和NBA合作了整整33年,突然"分手"背后可藏着不少门道。今儿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的前因后果,顺便聊聊未来还能不能重新看到电视转播。
记得小时候看姚明在火箭队打球那会儿,央视转播简直就是篮球迷的狂欢节。从1987年首次引进NBA录像开始,央视用《NBA赛场》这个金字招牌培养了几代球迷。要说黄金时期,2002年姚明当选状元秀那会儿,收视率直接飙到2%以上,相当于每50个看电视的人里就有1个在看NBA。
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那个"莫雷事件"。当时火箭队总经理发了条涉港推特,这事儿就像往热油锅里泼凉水——直接炸锅了。央视当时果断停播,虽然后来2020年总决赛悄悄复播过,但大伙儿都明显感觉到,转播场次少了,解说词也收敛多了。
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多方博弈的结果。首先肯定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个红线碰不得。NBA这些年既要中国市场,又不想得罪美国本土观众,在敏感问题上玩"平衡木",结果两边不讨好。
再说商业账本,腾讯5年15亿美元的独家转播权可不是小数目。现在新媒体平台动不动就搞会员专属直播,电视台的广告收益空间被挤压得厉害。有数据显示,2023年NBA中国区数字媒体收入是电视转播的3倍还多。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——国内赛事崛起。CBA全明星周末都能卖出千万级赞助,三人篮球联赛也搞得风生水起。体育总局去年发布的《关于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明确提出要扶持本土赛事,这风向标够明显了吧?
要说完全没戏也不见得,但得满足几个硬条件。头等大事就是NBA得在敏感问题上给出明确态度,像当年快船老板种族歧视事件后,联盟果断重罚2.5亿美元那魄力,咱球迷可都记着呢。
转播形式可能也得创新。你看现在央视转播冬奥会都开始玩虚拟演播室了,要是NBA能配合搞点中国元素专场,或者弄几个中文解说特别版,说不定能破冰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都习惯用手机看切片视频了,守着电视看完整比赛的真成稀有动物了。
最后给铁杆球迷支个招:腾讯体育、咪咕视频这些平台照样能看全场次直播,就是得多掏点银子。要是实在怀念央视解说那股子"内味儿",可以去翻翻早年间的经典比赛录像,权当是给自己的青春补个票吧!
说到底,体育从来不只是比赛本身,背后牵扯的东西多了去了。作为普通球迷,咱们就且看且珍惜,说不定哪天打开电视,又能听见那句熟悉的"中央电视台,中央电视台"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