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铁杆球迷发现,CCTV5居然不播NBA了!这事儿在虎扑、贴吧都吵翻了天,有人骂平台"不讲武德",也有人猜是不是"上面有动作"。其实啊,这背后牵扯到的是体育版权市场的暗流涌动,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——这场涉及政策、资本与用户习惯的"三角恋"到底藏着什么门道。
要说这事儿得从2019年的莫雷事件说起。当时火箭队总经理的争议言论,直接让央视暂停了NBA转播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腾讯早在2015年就用5年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大陆独家数字媒体版权,到2020年续约时,这个数字直接翻了3倍变成15亿美元!
举个栗子🌰,这就好比小区门口突然开了两家超市,一家疯狂抬价抢货,另一家自然就进不到畅销商品。央视作为传统媒体,面对互联网平台这种"砸钱打法",确实有点力不从心。再加上现在年轻人更习惯用手机看比赛,广告主也跟着往移动端跑,电视台的转播积极性自然就下来了。
不过这里头还有个弯弯绕——版权分销机制。理论上腾讯可以把转播权二次卖给电视台,但实际操作中,双方在广告分成、播出时段这些细节上经常谈不拢。去年某场焦点战,央视解说员临时改播乒乓球的事儿,其实就是商业谈判破裂的典型表现。
咱们摸着良心说,这两年体育转播确实在悄悄"变天"。国家大力推广三大球,尤其是足球改革方案出台后,央视明显增加了中超、欧冠的转播比重。上周我数了数节目表,光是青少年足球联赛就播了3场!
反观NBA这边,除了众所周知的"莫雷后遗症",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——时差问题带来的收视率滑坡。现在东部决赛开打时间是咱们这的早上8点,打工人要么在挤地铁,要么在开早会,哪有空守着电视机?反倒是短视频平台的赛事集锦,播放量动不动就破百万。
再说个冷知识❄️:央视现在重点布局的冰雪项目,广告单价已经比篮球赛事高出20%。从商业角度看,把黄金时段留给更能赚钱的项目,似乎也无可厚非。只是苦了那些守着电视机的老球迷,现在得学会用投屏、装APP这些新技能了。
我在虎扑看到个神评论:"以前是广告里插播比赛,现在是短视频里找比赛"。这话虽然扎心,但确实道出了现状。现在年轻人看球,要的是快节奏、强互动、多梗文化。就像前几天东契奇那个绝杀,抖音上半小时就出了20多个二创视频,比看全场直播带劲多了。
不过也有例外情况。像今年季后赛凯尔特人对阵热火的抢七大战,腾讯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00万,这说明关键场次的需求依然旺盛。但问题在于,这样的焦点战每年也就十几场,剩下的常规赛确实很难维持热度。
有意思的是,咪咕视频最近搞了个"多机位自由视角"功能,能360度看球星突破。这种技术创新反而让传统转播相形见绌,你说央视要是还守着老一套的转播模式,年轻人能买账吗?
说到底,央视五套不播NBA这事儿,既是商业选择,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。作为球迷,咱们与其抱怨,不如早点适应这个"多平台观赛+社交化互动"的新常态。说不定过两年AR技术普及了,在家就能体验坐在场边看詹姆斯暴扣呢?到时候谁还纠结电视播不播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