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现在NBA在中国能不能看直播,这事儿还真有点一波三折。自从2019年莫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央视直接掐了转播信号,后来虽然腾讯体育悄悄恢复了部分赛事,但直到今年才算真正有了回暖迹象。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里头的门道,从转播现状、背后原因到未来走向,给你整得明明白白。
现在打开腾讯体育APP,你能看到每天至少1-2场原声直播,周末热门场次还会安排中文解说。不过和巅峰时期每天十几场随便选的日子比,确实缩水不少。最关键的季后赛和全明星这种大戏,现在倒是场场不落——比如今年约基奇夺冠那几场,直播间在线人数直接飙到3000万+。
央视这边就比较微妙了,5套现在每月会挑2-3场"安全赛事"转播,比如没有敏感球队参与的常规赛。去年勇士打凯尔特人的总决赛G4,央视突然复播还上了热搜,你懂的,这明显是在试水。不过要说全面恢复,目前看来还差点火候。
先说最实在的——钱。NBA中国区年收入巅峰期超过7亿美元,停播那两年直接腰斩。现在联盟30支球队,有27支签了中国赞助商,从运动品牌到汽车厂商,个个都催着联盟赶紧把市场找回来。
再说球迷基础,国内篮球人口少说3亿,光虎扑论坛每天就有百万级讨论。去年库里中国行,上海外滩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场景还历历在目。资本和球迷的双重压力下,转播回暖其实是早晚的事。
还有个隐形推手是地方电视台。别看央视端着架子,广东体育、北京体育这些地方台早就暗戳戳买二播权了。毕竟广告商就认NBA这个金字招牌,地方台靠卖赛事间隙的广告位,一场球能赚上百万。
现在的情况就像走钢丝,稍有不慎可能又得停摆。今年3月蔡崇信收购篮网队时,专门提到要当"中美篮球桥梁",这摆明了是在递橄榄枝。但政治因素始终是定时炸弹,比如要是再出个涉港涉台的争议言论,分分钟又得凉凉。
从转播策略也能看出端倪,腾讯现在重点推付费观赛包,单场6块、月卡30块的定价,明显在试探市场承受力。数据显示,今年季后赛付费用户比去年涨了45%,这说明铁杆球迷的消费意愿还在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的转播尺度明显收紧。你很难再看到美国那边原汁原味的场边花絮,球员采访也要经过二次剪辑。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状态,可能会长期存在。
总之,NBA在中国的直播算是回来了,但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黄金时代。对于咱普通球迷来说,能看球就是好事,且看且珍惜吧!真要哪天又闹出幺蛾子,至少现在手机上看个文字直播还是没毛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