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英超版权费飙涨" />
英超的转播权价格就像坐上了火箭——2010年大陆转播权才卖1600万美元,到2019年苏宁旗下PPTV拿下三年独家版权时,价格直接飙到7.21亿美元。这相当于每年要烧掉将近17亿人民币,比央视全年体育频道版权预算还高。
央视体育频道负责人曾私下吐槽:"英超这买卖做得太精了,把中国市场当提款机。"确实,相比德甲、法甲等联赛的"亲民价",英超动辄几十亿的报价,对讲究成本控制的央视来说,简直就像在五星级酒店吃路边摊——性价比太不划算。
央视的体育转播战略早就转向"抓大放小":宁可花大价钱包揽奥运会、亚运会、世界杯等全民级赛事,也不愿被英超这种"豪门联赛"绑架预算。毕竟奥运会转播能带来全民关注度,而英超的忠实观众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年轻男性群体。
举个具体例子: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,央视广告收入突破20亿,单场决赛就有超5亿观众收看。反观英超,就算利物浦踢曼城这样的焦点战,观众规模也很难突破3000万。这种投入产出比,换了你是央视领导,估计也会选世界杯吧?
现在打开手机,咪咕视频、爱奇艺体育这些平台,哪个不是把英超当招牌菜?这些互联网新贵舍得砸钱,光是2023年咪咕就掏出2亿美元续约英超转播权。他们图啥?拉新会员+广告变现的互联网玩法,和传统电视台根本不在一个赛道。
央视作为国家队,既要考虑经济效益,更要兼顾社会效益。与其和资本大鳄拼烧钱,不如集中资源转播全运会、CBA等本土赛事,还能响应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号召。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都抱着手机看直播,守着电视看球的还剩多少呢?
体育总局去年发布的《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》明确提出,要培育本土赛事IP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央视加大中超、排超等国内联赛的转播力度,其实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同样是周末黄金档,央视宁可转播村BA篮球赛,也不放英超。这波操作看似吃亏,实则既赚了口碑又响应政策,还能把流量引向群众体育,一箭三雕的买卖,何乐而不为?
总结来看,央视不播英超绝非简单的"买不买得起"的问题,而是传统媒体在新时代下的战略选择。当新媒体平台用资本开路时,国家队选手正在布局更符合国情的发展赛道。至于咱们球迷,反正手机电脑都能看,央视播不播英超,还真没那么要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