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英超新赛季开战,咪咕体育凭借独家直播权成为广告主必争之地。最新数据显示,其单赛季广告收入已突破5亿元大关,伊利、耐克等30+品牌扎堆投放。本文将从用户基数、时段策略、行业竞争三个维度,拆解这场体育营销盛宴背后的商业逻辑。
要说咪咕这波赚得盆满钵满,核心还得归功于暴涨的用户基数。官方数据显示,英超开赛首月,咪咕体育App月活用户直接冲上6200万,同比暴增287%——这相当于把整个吉林省人口都装进了手机里看球!
你想想,当海量球迷守着凌晨三点的「双红会」直播,中场休息那15秒广告位可不就成了金饽饽?某饮料品牌市场总监私下透露:「我们做过AB测试,同样的广告片,在咪咕的点击率比短视频平台高出2.3倍,毕竟观众注意力更集中嘛!」
说到广告定价,这里面的门道可就深了。据内部人士爆料,咪咕把比赛进程切分成「青铜-白银-钻石」三档时段:普通时段15秒广告3万元,关键进球回放涨到6万,要是碰上曼城VS阿森纳这种焦点战,价格直接飙到9万/条!
「其实就跟炒股差不多」某4A公司媒介采购笑着比喻,「我们得预判哪场会爆冷门,提前三个月锁定额度。上个月纽卡爆冷赢热刺那场,临时加播的广告位半小时就被抢光,价格比平时贵40%!」
观察投放品牌清单会发现个有趣现象:除了运动品牌这些「传统玩家」,今年汽车和奢侈品异军突起。宝马在每轮比赛前植入的AR虚拟试驾广告,用户停留时长达到惊人的82秒;LV更是玩起「包厢冠名」,把球员更衣室通道广告牌换成新品手袋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疯狂押注也有风险。某国产手机品牌去年花800万包下整赛季角球广告,结果球队整个赛季只获得27次角球,算下来单次曝光成本近30万,被内部审计部门追着骂了三个月...
面对广告收入的持续增长,咪咕COO在财报会上却出人意料地泼冷水:「我们现在更关注动态平衡,上周刚拒绝某网贷平台2000万级别的合作。毕竟用户体验才是长期饭票,不能竭泽而渔。」这话说得在理,毕竟谁也不想看球时被贷款广告刷屏,对吧?
随着8K直播、元宇宙观赛等新技术落地,体育营销的战火只会越烧越旺。但别忘了,球迷们真正在乎的,永远是绿茵场上那份最纯粹的激情与热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