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腾讯体育NBA季后赛直播中,中场休息时突然蹦出的杰士邦广告让弹幕直接沸腾。你说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大胆?
要知道,这可是国内首次有计生品牌在主流体育赛事直播里投广告。当"关键时刻用杰士邦"的slogan出现在湖人vs掘金的比赛间隙时,不少球迷当场懵圈——"现在看球都开始发安全套了?"有网友调侃道。更绝的是广告还配了球员扣篮画面,这波品牌联名操作属实让人猝不及防。
其实仔细想想,杰士邦这步棋走得挺聪明。NBA观众里25-35岁男性占比超60%,和计生用品的目标群体完美重合。但问题来了:体育内容与敏感品牌该不该结合?
品牌方这次特意选在季后赛关键场次投放,单场观赛人次破3000万。数据显示广告时段用户留存率反而提升12%,看来"猎奇心理"确实拉满了关注度。不过也有家长投诉,担心青少年观众看到不合适的内容。
业内专家分成了两派:营销派拍手叫好,认为这是"用户场景精准爆破"的典范;保守派则痛批"体育精神被商业玷污"。更有意思的是,广告出现时段刚好是詹姆斯罚球,满屏"老詹需要杰士邦保护"的弹幕让人哭笑不得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擦边球营销在海外早有先例。NFL"超级碗"就出现过杜蕾斯广告,但人家放在赛前预热环节。反观咱们这次直接在比赛中插播,确实有点简单粗暴。有广告从业者透露:"品牌方可能提前测试过,发现争议本身就是传播力。"
这次事件给行业带来三个启示:
1. 品牌开始瞄准男性消费市场的细分领域
2. 体育内容商业化尺度持续拓宽
3. 争议性广告的ROI(投资回报率)正在被重新评估
不过风险同样存在。平台方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广告审核机制,毕竟不是所有品牌都适合在体育场景出现。建议未来可以设置分级投放,比如在深夜场次尝试突破性内容。
说到底,杰士邦这波操作就像三分线外的超远投篮——投进了是神操作,投歪了就是大失误。但从社交媒体3.2亿的讨论量来看,至少品牌曝光是赚足了。不过体育营销的底线究竟在哪?或许就像解说员杨毅说的:"商业可以创新,但别让比赛变了味。"
各位球迷怎么看?下次看球要是再碰上这种"惊喜"广告,你会选择换台还是继续吃瓜?欢迎在评论区唠唠你的看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