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铁们最近看球是不是总感觉不得劲?腾讯体育的NBA直播场次肉眼可见地变少,免费场次更是少得可怜。这事儿可让不少球迷直呼"钱包遭不住",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儿。
先说个大实话,腾讯现在每年要给NBA联盟交的转播费,那可是真金白银的3亿美刀!换算成人民币得20多亿,这钱都够建十个篮球场了。而且这合同还是2019年签的,那会儿谁也没想到疫情会来这么一出。
重点来了:高昂的版权成本直接导致平台必须调整运营策略。原先随便播的季前赛、发展联盟比赛现在基本都砍了,常规赛也要挑重点场次播。举个栗子,去年圣诞大战有5场,结果腾讯只播了2场免费场,剩下全塞进会员专享。
腾讯现在搞的"会员分级制"确实有点东西,普通会员、球队通、联盟通三层收费。但问题在于,免费场次被压缩到每周只剩3-5场,想看湖人打勇士这种焦点战?不好意思请先开会员。
这里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去年腾讯体育会员费涨了30%,但用户增长反而放缓。说白了就是铁杆球迷早开会员了,普通观众被高价劝退。平台这波操作,到底是割韭菜还是保生存?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。
现在年轻人看球习惯可大不一样了,抖音、快手这些平台每分钟都在推送比赛集锦。你想想,与其花两小时看完整场,不如刷30秒的绝杀镜头来得爽快。
更要命的是,咪咕、百视这些新玩家也来抢地盘。特别是上海地区的球迷,现在都爱看本地解说更带劲的百视TV。市场竞争这么激烈,腾讯自然要把资源集中在最能赚钱的场次上。
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估计腾讯得在会员体系上动大手术。要么推出更便宜的单项赛事包,要么学视频网站搞超前点播——关键第四节单独收费这种操作,咱也不是没见识过。
不过话说回来,用户体验才是王道。现在已经有球迷在论坛吐槽:"花200块开的会员,结果主队比赛还要另外付费?"平台要是继续这么搞,保不齐哪天大家就转投盗播平台了。
说到底,商业体育转播就是个既要又要的难题。平台要赚钱养家,球迷想看免费好球,NBA联盟还想多分杯羹。这事儿到底咋平衡?各位看官不妨在评论区唠唠,您觉得腾讯这波操作值不值得点个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