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子们最近都在问:腾讯真要跟NBA说拜拜了?作为国内体育迷的"观赛大本营",腾讯体育手握NBA数字媒体版权已经整8年。但最近业内疯传"续约谈判卡壳",再加上咪咕、快手等平台虎视眈眈,这事儿还真有点悬。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明白,从版权博弈到替代方案,给大伙儿理清门道。
这事得从2015年说起,腾讯用5年5亿美金的天价拿下独家转播权,当时直接把新浪体育给整懵了。2020年续约时价格直接翻倍到15亿美金(约合104亿人民币),注意这可是每年3亿美金的巨款!
但这两年情况有点微妙——NBA官方要价越来越高,而腾讯的广告收益却在缩水。举个栗子,去年季后赛期间,某运动品牌突然撤掉3千万的广告投放,直接导致腾讯单赛季亏损超2亿。再加上短视频平台分流用户,现在腾讯APP日活比巅峰期跌了40%,这买卖确实越来越难做。
懂行的老铁应该记得,2020年莫雷事件后,央视直接停播NBA整一年。虽然现在恢复了部分赛事转播,但政策红线始终存在。最近《体育赛事管理办法》新规明确要求,引进赛事必须符合"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",这让NBA这种涉及敏感话题的赛事,在审批环节多了道紧箍咒。
更关键的是,现在各大平台都被要求"降本增效"。像腾讯这样每年烧几十亿买版权的做法,明显和集团战略方向不符。内部消息说,腾讯体育已经开始裁员,部分NBA解说都转岗去做电竞了,这信号还不够明显吗?
要是腾讯真不播了,咱们上哪儿看球?目前有三大备胎选手:
1. 咪咕视频:背靠移动爸爸,去年砸20亿拿下欧冠版权,最近又在招兵买马组建NBA解说团队。优势是5G超清直播,但会员价每月30块比腾讯贵一倍。
2. 央视频:免费看球真香,但只播重点场次。而且你懂的,央视解说风格...emmm更适合中老年球迷。
3. 短视频平台:快手去年试水播出52场NBA,虽然画质被吐槽"马赛克画质",但边看球边刷礼物的新模式,倒是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。
现在最糟心的还是咱们普通球迷。老张头这样的资深粉就抱怨:"刚学会用腾讯体育投屏,这又要换平台?"大学生小王更愁:"宿舍流量根本带不动4K直播,要是分散到多个平台,会员费加起来比球衣还贵!"
更现实的问题是观赛习惯被打乱。腾讯积累的会员服务体系、实时数据系统、多机位解说,这些可不是其他平台能马上复制的。就像昨天有网友吐槽:"在咪咕看回放,关键时刻居然弹出贷款广告,这体验真下头!"
1. 版权分拆销售:NBA可能把常规赛、季后赛、全明星拆开卖,让多家平台"雨露均沾"
2. 免费+付费结合:参考英超模式,部分场次免费播吸引流量,焦点战设置付费观赛
3. 元宇宙新玩法:已经有平台在测试VR观赛,想象下戴着眼镜就能"坐"在场边看詹姆斯暴扣,这或许才是未来趋势
说到底,商业博弈背后受伤的永远是球迷。只希望不管平台怎么变,咱们看球的纯粹快乐不会变。各位觉得最后会是谁接盘NBA?欢迎在评论区唠唠你的看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