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腾讯体育和NBA续签的5年15亿美元独家转播协议,让全国球迷炸开了锅。咱们这些看球的老炮儿突然发现,打开手机刷比赛得先交会员费,想看个免费直播还得在各个平台间辗转。这事儿啊,表面是商业竞争,实则关系到每个普通球迷的看球体验。
自2015年从新浪手里抢下NBA直播权开始,腾讯就开启了"买买买"模式。光是2020年疫情那会儿,他们就搞了个"NBA全赛程直播+会员专享"的组合拳。现在打开腾讯体育APP,从常规赛到全明星,从季后赛到总冠军戒指颁奖,全被他们包圆了。
你说这垄断到什么程度?去年某地方台想转播湖人比赛,结果发现连解说词里的战术分析都得用腾讯提供的官方素材。更夸张的是,有些自媒体博主做赛后分析视频,用比赛片段超过15秒就会被系统自动下架。
现在看场球得精打细算:普通场次要开体育会员(30元/月),焦点战还得升级NBA通(60元/月)。要是赶上圣诞大战这种热门场次,嘿!单场付费9.9元等着你。有老球迷算过账,完整追完一个赛季,开销能顶得上两双国产篮球鞋的钱。
更让人头大的是观赛体验。去年季后赛期间,腾讯服务器连续三天崩盘,急得球迷们直跳脚。有网友吐槽:"花了钱还得跟百万观众抢网速,这会员买了个寂寞!"
不过咱中国球迷的智慧是无穷的。现在B站、抖音上冒出来不少"战术分析直播间",主播们拿着战术板讲解实时战况,旁边的小窗用2K游戏画面模拟比赛进程。虽然看着有点魔幻,但好歹能免费知道比分变化。
还有些地方台搞起了"方言解说回放",比如广东体育的粤语解说、上海五星体育的沪语复盘,愣是把赛后集锦做出了新花样。不过这些终归是隔夜饭,哪有直播来得带劲。
其实这事儿要分两面看。腾讯每年砸几十亿搞4K超清直播、请专业解说团队,确实提升了观赛品质。但会员分级收费+单场付费的模式,确实把学生党和轻度球迷挡在了门外。
现在冒出个新趋势——"赛事酒吧"生意火爆。北京工体附近有酒吧推出"299元畅饮看球套餐",周末场场爆满。用老板的话说:"大家这是把省下的会员费换成啤酒钱了!"
说到底,这场商业博弈里没有绝对赢家。腾讯虽然坐拥独家资源,但要面对用户流失风险;球迷看似选择变少,却开发出各种民间智慧。或许就像那句老话说的:"办法总比困难多",咱看球的热情,哪能被个会员制就给浇灭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