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体育新闻,总能看到「腾讯直播NBA卖YLs」的话题冲上热搜。说白了,这事儿就是腾讯体育用NBA赛事流量搞商业变现的骚操作——但具体咋玩的?是真赚到钱了还是被球迷骂惨了?咱今天就把这个瓜掰开了揉碎了说!
腾讯手握NBA大陆独家转播权,光2023年季后赛单场观看量就破8000万人次,这流量简直比春运火车站还挤!关键人家不是光赚会员费,搞了个「YLs」(业内黑话,指「衍生链路销售」)模式:比赛直播里插品牌口播、直播间挂购物车、甚至球员同款装备30秒直达——你正看着库里投三分呢,弹窗突然跳出「限量版球鞋5折抢」,这谁顶得住啊?
举个栗子,某国产运动品牌去年在腾讯直播间投了「暂停广告」,配合主播「现在买送定制手环」的话术,当天销量直接飙了300%。这可比传统广告狠多了,毕竟球迷看球时购买冲动最强!
普通观众看免费直播得忍受90秒广告,但开腾讯体育VIP就能跳广告+看球星视角——你以为这就完了?太天真!人家在会员专享页面埋了更多坑:付费解锁球队战术分析、花9.9抽球星签名照、甚至搞出「氪金竞猜」用虚拟币下注比赛输赢。这波操作直接把「看球」变成「闯关游戏」,不少球迷边骂边充钱:「我就想安静看个球,咋还被套路消费了?」
更绝的是「赛事碎片化销售」,总决赛最后两分钟单场收费6元,美其名曰「见证历史时刻」。还真有土豪球迷买单,去年西决G6最后时刻的付费观看人次破了80万,算下来十分钟进账480万,这钱赚得比印钞机还快!
虽然财报数据好看,但腾讯这波操作也翻过车。今年3月湖人vs勇士的焦点战,关键时刻突然插播洗衣液广告,气得球迷在弹幕刷屏「RNM退钱」。官方后来道歉说是「技术故障」,但明眼人都懂——广告位卖超载了呗!这事儿直接导致当月会员退订率涨了17%,真是捡了芝麻差点丢西瓜。
现在腾讯学聪明了,搞了个「纯净直播模式」:开超级VIP就能去所有广告,但月费要68块,比普通会员贵两倍多。这算盘打得,不就是逼着死忠粉当冤大头吗?有球迷吐槽:「看个球还要搞阶级分化,腾讯真是把韭菜心理学玩明白了!」
听说腾讯已经在测试「元宇宙观赛」了,用VR技术让观众坐在虚拟球场第一排,还能花钱给自己虚拟形象穿限定球衣。更夸张的是「球星NFT卡牌」,抽到稀有卡能兑换线下见面会资格。这套组合拳下来,估计又能圈一波硬核球迷的钱包。
不过也有人担心,这么搞下去看球门槛越来越高。现在看免费直播像逛菜市场——到处是叫卖声;看付费直播像进奢侈品店——啥都要加钱。要是哪天普通学生党连球赛都看不起,NBA这「全民运动」的招牌怕是要砸咯...
说到底,腾讯这波「卖YLs」算是把流量经济玩到极致了,但商业化和用户体验就像走钢丝,稍不留神就会摔跟头。各位看官觉得这操作能打几分?欢迎评论区掰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