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铁杆球迷发现,央视体育频道居然不播英超了?这事儿闹得大家满头问号。其实这背后藏着版权费飙升、转播政策调整、平台竞争激化三重原因。咱们今天就从行业视角,掰开了揉碎了聊明白这摊子事儿。
先说最直接的导火索——**英超版权费五年涨了400%**!2010年那会儿,新英体育买断英超大陆版权才花了5000万美元,到2022年爱奇艺拿下转播权时,价格已经飙到2.4亿美元。这涨幅比北京房价还猛,央视作为传统媒体,广告收入连年下滑,哪还跟得上互联网平台的烧钱节奏?
记得2016年乐视体育砸下3.5亿美元买断英超香港地区版权吗?当时央视体育频道主任就公开吐槽:“我们买转播权的预算,还不够人家买根冰棍的零头!”现在英超每赛季38轮380场比赛,互联网平台能靠会员订阅摊薄成本,但央视的免费播放模式根本填不上这个窟窿。
再来说说政策这个“看不见的手”。2018年总局出台的《境外视听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》明确要求:引进节目不得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。英超比赛多数在北京时间晚上10点到凌晨4点开踢,这个时段刚好卡在政策限制的晚7-10点之外,按理说不该受影响对吧?
但实际操作中还有个隐形规则——**重大赛事资源要向国家队倾斜**。像去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,央视把所有资源都砸在世界杯报道上,英超自然要给“国字号”让路。更别说遇到奥运会、亚运会这些大赛年,英超转播被压缩得更厉害。
现在的体育转播市场早不是央视一家独大的局面了。爱奇艺、咪咕、腾讯组成的“新三巨头”,每年在体育版权上的投入超过60亿。他们玩的可是“付费墙”模式——想看高清直播?先开会员!这种商业模式直接把央视的广告变现模式按在地上摩擦。
举个栗子,咪咕去年光靠英超转播就新增了300万会员,按每人158元年费算,这就是小5个亿的收入。反观央视,黄金时段30秒广告报价从2015年的4.5万跌到现在的2.8万,这买卖换谁都得掂量掂量。
不过球迷们也别太丧气,现在出现个新趋势——**版权分销**。就像英超把大陆版权打包卖给爱奇艺后,爱奇艺又分销给咪咕和腾讯。说不定哪天央视也能捡个漏,买点周末早场的比赛回放权。再说这两年央视明显在调整策略,重点发力自有IP赛事,比如《篮球公园》《天下足球》这些王牌栏目,照样能圈住老粉。
说到底,英超从央视消失这事儿,既是市场选择的必然,也是媒体转型的阵痛。作为球迷,咱就盼着哪天平台大战把版权费打下来,或者哪个土豪平台搞个免费轮次,让白嫖党也能过过瘾。在这之前,手机投屏、网络直播这些野路子,该用还是得用着,您说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