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体育频道,央视近年却与英超联赛渐行渐远。从曾经每周固定转播,到如今完全淡出,这背后既有商业博弈的暗战,也藏着体育产业格局的巨变。咱们今天就来唠唠,英超这块"香饽饽"怎么就上不了央视的饭桌了。
说到根本,钱绝对是头号拦路虎。英超在中国市场的转播权价格,这些年就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。2010年新英体育接手时每年才1600万美元,等到了2023赛季,腾讯体育拿下独家转播权的价格已经涨到近20亿元/年!
央视作为传统媒体,广告收入模式相对固定。现在要拿出相当于全年体育频道预算1/3的钱砸在单个联赛上,这买卖怎么看都不划算。更扎心的是,就算咬牙买了版权,凌晨时段的英超比赛广告招商也难回本——毕竟熬夜看球的铁杆球迷,和早睡早起的中老年观众群体,这广告效果能一样吗?
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,现在央视5套越来越"偏心"自家赛事。CBA、排超、乒超这些本土联赛的转播力度明显加大,连村BA这种草根赛事都能占黄金时段。这可不是偶然现象,而是国家推动体育产业国产化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。
再说得直白点,英超再好终究是别人家的联赛。与其花大钱给英国足球做宣传,不如把资源倾斜给国内赛事培养自家IP。就像体育频道某位负责人私下说的:"咱们得先让中国观众爱上中国体育,这才是长远之计。"
现在打开手机看球早成主流,腾讯、咪咕这些平台为了抢用户,在英超版权上根本不计成本。他们敢这么砸钱,是因为有会员付费、衍生内容、电商导流等多元变现模式撑腰,这些恰恰是央视的短板。
举个实在例子,咪咕拿下欧冠版权后,光是每场5元的"高清解说包"就卖疯了。这种灵活的商业玩法,传统电视台确实玩不转。所以现在央视与其硬刚,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——转播些冷门项目反而竞争小,还能彰显国家台的社会责任。
说到底,央视不播英超既是市场选择,也是时代使然。当新媒体用资本重塑行业规则,当本土赛事需要更多曝光,这个陪伴我们三十多年的体育频道,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新赛道。或许有一天,当中国足球真正崛起时,我们会在黄金时段看到自己的"英超联赛",那才是更值得期待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