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CBA季前赛的录像在各大体育论坛疯传,特别是上海男篮那几场球,看得人热血沸腾!今朝阿拉就带大家挖一挖这些录像里的门道——从王哲林硬刚外援的"神仙球",到新教练的战术布置,再到小将的惊艳表现...(敲黑板)这里头的看点可比夜市里的生煎褶子还多!
要说最让上海球迷拍大腿的瞬间,当属第三节还剩3分21秒那个镜头!王哲林在油漆区接到刘铮的击地传球,面对身高2米10的塞尔维亚外援马克西莫维奇,居然直接旱地拔葱来了个双手隔扣!这个动作有多结棍?数据统计显示他起跳高度比上赛季平均提升了8公分,落地时整个篮球架都在晃!
慢动作回放里能看到细节:大王先是用左肩顶住对手重心,右脚突然撤半步创造空间。这时候马克西莫维奇已经失位,但手臂还举着准备封盖。结果王哲林愣是靠着腰腹力量在空中停顿了0.3秒,等对方开始下落才完成扣篮——这种滞空能力,放在CBA大个子球员里绝对算天花板级别!
新上任的西班牙教头佩德罗,在季前赛里试了套让人眼前一亮的战术。第四节还剩5分钟时,罗汉琛和郭昊文在三分线外突然交叉跑位,像电梯关门一样把防守人卡在中间。这时候李添荣趁机溜到底角,接球就是个空位三分!
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时机的把握——两个做掩护的球员必须同时启动,差半秒钟都可能变成移动挡拆。从录像里看,上海队这波配合的同步率高达90%,比上赛季进步明显。不过也有球迷发现,有个回合刘礼嘉启动稍快被吹了犯规,看来默契度还得再打磨打磨。
要说季前赛最大惊喜,非21岁的李弘权莫属!这个从NCAA回来的小伙子,在对阵广厦的比赛里硬是抢了5个前场篮板。最夸张的是有次进攻回合,他连续点抢3次,最后在胡金秋头顶把球补进!
仔细看录像会发现,李弘权的卡位意识绝对老道——每次对手投篮出手,他都会先观察球的抛物线,然后突然转身用屁股顶开防守人。这种预判能力可不是年轻球员都有的,难怪赛后更衣室里王哲林拍着他肩膀说:"小赤佬可以啊,篮板嗅觉比我家金毛还灵!"
关于布莱德索的状态,球迷们吵得不可开交。从录像数据来看,"血布"场均18分钟拿12分,三分命中率36%看似不错。但放大到关键回合——比如对阵浙江时最后2分钟的两次失误,暴露了他和球队磨合的问题。
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:第四节追分阶段,布莱德索有次突破分球直接传到了场边教练手里。慢镜头显示他是想找底角的刘铮,但传球线路被识破了。这说明外援和本土球员的化学反应还没完全建立,常规赛开打前这个问题必须解决。
虽然官方录像只记录场上内容,但据随队记者透露,上海队中场休息时的战术布置很有看头。有次佩德罗教练直接在战术板上画了个"申"字阵型,要求球员像地铁线路那样交叉跑动。这种中西合璧的战术设计,倒是很符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调性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王哲林居然在更衣室主动加练核心力量!有工作人员拍到他在比赛间隙做平板支撑,还招呼年轻球员:"侬们别光坐着,核心力量上去了,对抗才不吃亏!"这种老将的带头作用,可能比战术本身更重要。
说到底,季前赛录像就像体检报告,能看出球队的"隐疾"。上海男篮这几场球虽然胜负参半,但暴露的问题反而值得庆幸——早发现早治疗嘛!比如转换进攻时总喜欢长传,导致被对手抢断打反击;再比如挡拆后中锋顺下速度不够,这些都能通过录像分析针对性改进。
有专业球探做过统计,上海队平均每个回合进攻时间比上赛季缩短1.2秒,这说明新教练的提速策略初见成效。不过防守端换防失误多了3次,这个代价是否值得,就要看常规赛的实战检验了。
(最后划重点)对于阿拉上海球迷来说,这些录像既是下饭的"电子榨菜",也是观察球队的绝佳窗口。距离常规赛开打还有两周,球队能不能把季前赛暴露的问题转化为进步动力,咱们拭目以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