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球迷发现,央视体育频道突然不转播英超了,这事儿闹得大伙儿一头雾水。有人说是因为“钱没谈拢”,也有人吐槽“看个球咋这么难”。其实这事儿背后,藏着体育版权市场的暗流涌动,还有传统媒体转型的酸甜苦辣。
英超版权这几年简直像坐火箭,十年前大陆地区转播权才卖1亿美元,现在直接涨到7年7亿!这价格连财大气粗的央视都直摇头。您想想啊,央视买版权花的可是真金白银,但广告收入和付费用户增长却追不上成本。隔壁的咪咕、爱奇艺这些新媒体平台,能靠会员费、广告植入多渠道回血,但央视主要靠电视广告——现在年轻人都不看电视了,这买卖咋算都亏啊。
再说个细节您可能不知道:2022年英超刚和爱奇艺签完独家协议,央视想播得从二道贩子手里买。这就好比您想吃新鲜荔枝,结果中间商层层加价,等送到嘴里早变味儿了。有内部人士透露,单场转播成本能占到广告收入的60%,这买卖换谁都得掂量掂量。
央视这两年明显在调整策略,从“大包大揽”转向“精准打击”。冬奥会、杭州亚运会这些国家重大赛事必须全力保障,男篮世界杯、乒乓球世锦赛这些群众基础好的项目也得抓牢。反观英超,虽然球迷群体庞大,但凌晨三点开球的比赛,真正守着电视看的能有几个?
还有个不能明说的原因——本土赛事扶持。这两年中央文件里“体育强国”喊得震天响,中超、CBA这些自家联赛才是亲儿子。您看今年央视给CBA总决赛的转播资源,那叫一个铺天盖地。相比之下,英超这种外来赛事,自然得给政策让路。
这事儿最闹心的还是老球迷。张大爷在球迷协会群里直叹气:“从范志毅留洋看到孙继海,二十多年习惯了央视解说,现在突然让装五六个APP,我这老花眼哪折腾得起!”年轻人倒是看得开,小王在微博上吐槽:“现在谁还看电视啊?手机投屏+会员免广告,香得很!”
不过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央视停播反而带火了足球酒吧。北京工体边的某酒吧老板透露,周末英超焦点战上座率涨了三成,“大伙儿凑钱开个咪咕会员,人均30块还能喝扎啤,这氛围电视里可感受不到。”
业内专家分析,央视回归英超转播的可能性不是零。要是哪天新媒体平台玩不转,或者英超主动降价求合作,这事儿还有转机。您看NBA当年和央视闹掰,后来不也重修旧好了?不过短期来看,央视大概率会继续走“少而精”路线,把资源砸在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赛事上。
说到底,这场停播风波就像面镜子,照出了传统媒体转型的困境,也折射出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巨变。观众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选择,平台从单一渠道转向全媒体覆盖。或许再过几年,我们谈论的早就不再是“哪里能看英超”,而是“怎么看得更爽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