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深耕粤语文化的内容创作者,发现最近《中央戏曲台》突然搞搞新意思!传统戏曲频道居然开始直播足球赛事,仲要系全粤语解说,呢个操作真系够晒破格!今次就同大家拆解下,点解戏曲台要跨界做体育直播?粤语解说又有乜着数?
可能好多街坊同我一样,第一次见到戏曲台播足球都O晒嘴。但其实仔细谂下,呢个系个几聪明嘅策略转型。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,央视近年想突破频道定位界限,特别系想吸引更多年轻观众。举个例子,上个月试播嘅英超赛事,收视率比平日戏曲节目高咗3倍!
更重要嘅系,戏曲台本身拥有完善嘅直播技术团队。佢哋嘅多机位运镜、即时回放系统,完全可以直接套用落体育赛事。好似上周直播嘅中超赛事,有个世界波入球画面,导播即刻用戏曲特写镜头嘅手法,将球员庆祝表情放大,效果出奇地有感染力!
今次最大卖点当然系「全粤语解说」。资深球迷应该记得,90年代香港电视台嘅粤语解说,嗰种「香蕉你个菠萝」「插水式假摔」嘅生动描述,真系听出耳油。而家戏曲台请嚟嘅解说员,居然系原广东体育台嘅金牌组合陈sir同何辉!
我特登对比过普通话同粤语解说版本,发现粤语嘅语速快15%,而且俚语运用多三成。好似形容防守反击,粤语会用「打蛇随棍上」;讲战术布置就叫「摆大巴」。呢啲地道表达,对岭南观众嚟讲明显更有代入感。
最惊喜嘅系戏曲元素嘅巧妙融入!上周直播女排比赛时,每当中国队得分,画面右下角就会出现动态水墨特效,仲配搭京剧武打嘅「锵锵」锣鼓声。制作组话呢个设计系想体现「动静结合嘅东方美学」,你话系咪估佢唔到?
技术总监王先生同我爆料,佢哋仲研发紧「AI脸谱识别系统」。简单嚟讲,就系通过面部识别,实时生成戏曲脸谱特效。试想下,当守门员扑救时,面上浮现关公脸谱;前锋射门瞬间变成张飞造型,真系将传统同现代完美crossover!
不过新事物总会惹争议。我收集咗过千条留言,发现40岁以上观众普遍话「不伦不类」,但00后反而大赞「够创新」。有位老戏迷李伯话:「睇咗三十年粤剧,冇谂过会见到穆桂英同梅西同框!」后生仔阿强就话:「终于有个平台可以一边睇波一边学传统文化。」
值得注意嘅系,戏曲台嘅直播页面新增「文化知识弹窗」。当比赛出现经典战术时,会弹出相关戏曲典故。例如「三叉戟进攻」会链接京剧《三岔口》片段,呢种沉浸式体验确实几过瘾。
据观察,戏曲台嘅体育直播仍处于试水阶段。个人预测可能有三个发展方向:首先系打造「岭南特色赛事IP」,比如筹备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联赛;其次开发「戏曲皮肤」付费功能,让观众自选吕布皮肤睇篮球赛;最后可能同短视频平台合作,将精彩片段二次创作成戏曲风集锦。
讲到底,传统媒体要突围,就要学戏曲台咁敢玩敢创新。呢次跨界尝试无论成败,至少证明咗个道理:文化传承唔系故步自封,而系要识得用新瓶装旧酒。各位体育迷,下次睇波不妨转去戏曲台,话唔定会有意外惊喜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