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中央一台的粤语直播尝试,开创了国家级媒体方言解说的新纪元。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,更让岭南观众感受到「乡音伴赛事」的亲切体验。从春晚团队打造的舞美灯光到广府金句频出的解说风格,这场持续八小时的马拉松式直播,至今仍是粤语圈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嗱!讲到体育粤语解说,最紧要系够「贴地」。当年主持团队深谙「落雨收衫」的日常智慧,将专业术语转化成「打边炉」般滚烫的广府俚语。比如羽毛球扣杀叫「掟你落油镬」,足球远射形容为「一支穿云箭」,听得街坊们直拍大腿:「哇!国家队啲后生仔真系够晒火」。
最经典要数乒乓球混双环节,解说员突然爆出:「睇住马龙呢板反手拧,靓过陈村粉啲肠粉皱褶啊!」这句神来之笔瞬间登上微博热搜,连顺德厨师协会都转发点赞——原来体育激情同传统美食可以撞出咁正嘅火花。
各位老友记仲记唔记得?当年直播用嘅「声纹识别系统」真系威水到痹。系统会自动标记解说员嘅高频词汇,即时生成「广府金句榜」。有次讲到体操平衡木,AI突然弹窗提示:「『摇过摇摇板』已重复使用三次,建议切换『似饮醉虾饺』」惹得导播间笑到肚痛。
更犀利嘅系实时字幕翻译功能,普通话嘉宾发言时,屏幕下方即刻滚动「虾饺烧卖体」字幕。有网民神评论:「睇完直播先去茶楼,居然自动脑补服务员讲『叉烧包要趁热食啊』嘅字幕」。
制作组深谙「独食难肥」嘅道理,特别设置咗「弹幕点心车」环节。观众发送「虾饺」「烧卖」等点心名,就能触发不同特效——当羽毛球杀球得分时,满屏「鲜虾云吞」乱飞嘅场面,真系睇到人眼都花。
记得有个阿伯打电话去直播室:「后生仔讲波够晒盏鬼,不过可唔可以教吓我点样用手机发弹幕?」结果导播直接切画面教大家操作,仲戏称:「呢个教学紧要过教点样冲功夫茶啊!」第二日电视台客服电话被打爆,原来个个都系嚟学发弹幕嘅老友记。
今时今日睇返呢次直播实验,会发现佢早就预示咗「方言复兴」嘅潮流。当年被质疑「太市井」嘅解说方式,宜家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嘅流量密码。有传媒学者话斋:「佢哋成功将茶楼吹水文化,转化成可以量产嘅数字内容」。
最令人感慨嘅系,当年参与直播嘅实习生,如今已经成为大湾区各大体育频道嘅「栋笃笑解说」主力军。正如有位网友嘅神总结:「2017年嘅呢次直播,其实系粤语文化嘅一粒种子,宜家终于生到成行成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