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火箭队在圣诞大战后,12月26号这场球可是被球迷们盯得死死的。为啥?因为这是他们调整战术的试金石啊!对手虽然没明说,但根据录像时间轴推测,大概率是跟西部某支季后赛球队硬碰硬。这场球不仅关系到排名,更暴露了乌度卡教练组的临场应变能力。
咱先瞅瞅火箭的进攻套路。开场前6分钟那波17-4的小高潮,杰伦·格林和申京的挡拆简直像抹了油——格林借掩护后的急停中距离,申京顺下接球的小抛投,这组合拳打得对手直发懵。但问题出在第二节,当对方开始收缩防线,火箭外线三分命中率咔咔往下掉,范乔丹连着三记三分打铁,直接把优势送回去了。
重点要说的是第三节那个**死亡五小阵容**,1米93的霍勒迪居然顶到四号位!虽然靠着无限换防抢了4个前场板,但内线被对手用身高硬吃,单节丢了32分。这战术选择到底是妙招还是昏招?咱们后头再细唠。
防守端最要命的是第四节8分22秒那个回合——狄龙和史密斯同时扑向持球人,结果底角被放空的射手接球就射,三分空心入网。这种**轮转失误**本场出现了足足5次!更离谱的是申京的护框,面对对手的欧洲步上篮,他有三回提前起跳被造犯规,气得乌度卡直接把战术板摔椅子上了。
不过也有亮眼操作,比如阿门·汤普森那次1防2,先是用长臂干扰突破,再闪电般回身封盖底角三分,这防守意识绝对值得点个赞!
比赛还剩1分47秒,火箭落后4分时,范乔丹那个**争议性后撤步三分**——明明申京已经卡好位要背打,结果他顶着两人防守强投打铁。这个选择直接导致对手反击得手,分差拉到7分进入最后一分钟。
但真正葬送比赛的是接下来的边线球战术:史密斯发球时,本该借助双掩护接球的格林被对手识破路线,球传到狄龙手上时已经只剩3秒,被迫强投三分三不沾。这球把火箭**关键球执行力差**的老毛病暴露无遗。
从这场录像能看出,火箭现在最缺的是**稳定三分点**和**护框型中锋**。当申京下场休息时,替补中锋完全顶不住对手冲击。另外,杰伦·格林虽然砍了28分,但有14分来自快攻,阵地战还是太依赖手感。
要说解决办法,要么交易市场淘个3D锋线,要么让伊森多打会儿——这小子虽然进攻糙,但防守端真是块牛皮糖。再就是得开发第二持球点,不能总让范乔丹又当爹又当妈啊!
总之这场12.26的录像就像面照妖镜,把火箭的优缺点照得透亮。接下来就看管理层怎么出牌了,毕竟离交易截止日可不远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