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流出的中国男篮国奥队训练录像,可算是让球迷们过足了瘾。从画面里能明显看出,教练组这次玩了个"内外结合"的新花样——外线球员持球突破时,内线大个子不是傻站着等喂饼,而是主动提上做双掩护。这招在对抗澳大利亚热身赛时,愣是把对方防守阵型撕开了好几次口子。
要说最亮眼的,还得数杨瀚森那手"策应中锋"的活儿。这小子在罚球线附近接球,眼观六路的本事真不是吹的。有段录像清楚记录着:他先是假装要给溜底角的崔永熙传球,等防守人重心偏移的瞬间,手腕一抖就是个击地传球,助攻空切的廖三宁完成暴扣。这种阅读防守的能力,在U23级别的比赛里可真是降维打击。
比起去年亚青赛总漏人的老毛病,这次录像里最让人惊喜的,是防守端的进步。特别是在联防转人盯人的切换上,小伙子们的脚步明显利索多了。举个典型例子:当对方后卫借挡拆突入禁区时,原本镇守底角的李弘权直接放弃对位球员,像弹簧一样弹射过来补防,硬生生把对手逼出三秒区。
不过啊,也不是没毛病。有组镜头显示,当对手连续传导球时,咱们的轮转速度还是会慢半拍。特别是遇到战术素养高的欧洲球队,这种细微的时间差足够人家完成致命一击了。主教练在场边急得直拍战术板:"换!换!说了多少次换防要果断!"年轻球员们挠着头听训的样子,倒是挺真实可爱的。
要说最解气的,还得是三分线外的表现。王俊杰那手接球就投的绝活,在录像里频频发威。数据显示,训练赛中他的三分命中率达到了吓人的47%,这在国际赛场可是能杀人的数据。更难得的是,现在全队都养成了"投完就冲抢篮板"的好习惯——有次赵嘉仁刚出手三分,自己就踩着风火轮往篮下冲,愣是在长人堆里摘到前场板。
但问题也摆在明面上:高强度对抗下的稳定性。录像里有个对比镜头特别扎眼——空位练习时全队命中率接近60%,但到了模拟实战的对抗训练,这个数字直接腰斩。主教练赛后总结说得实在:"咱们现在就像刚学会游泳的人,在泳池里扑腾得欢,真要下海还得练胆儿!"
虽然录像里亮点不少,但懂行的老球迷都看得出来,这支队伍离真正成熟还差着几道坎。首先是体能分配问题,有场模拟加时赛的录像显示,打到第四节后半段,好几个球员的横移速度明显变慢,被对手抓住机会连打三次快攻。
其次是关键球处理,在比分胶着时,战术执行容易变形。最典型的就是对阵韩国队的模拟战,最后15秒落后1分的情况下,本该跑牛角战术的球员,居然跑错了方向,导致发球五秒违例。这种低级失误,到了正赛可是要命的。
最后要说的是伤病隐患,从录像里能清楚看到,至少有3名主力球员膝盖上缠着肌效贴。队医透露,高强度训练导致半数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劳损。如何在提升对抗强度和保证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,恐怕是教练组接下来最头疼的课题。
总的来说,这波训练录像既让人看到希望,也暴露出不少问题。距离巴黎奥运会还有不到两年时间,这支年轻的队伍究竟能成长到什么高度,咱们拭目以待。至少从目前展现出的拼劲和战术素养来看,中国男篮的未来,值得球迷们多给点耐心和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