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超第5轮曼联主场迎战布莱顿的焦点战,最终红魔3-1实现逆转。本文将通过高清回放拆解滕哈格的战术调整、霍伊伦德首球背后的配合逻辑,以及裁判三次VAR介入引发的争议判罚。更有独家视角解读布莱顿为何突然「断电」,带你用专业眼光重看这场跌宕起伏的经典对决!
开场仅7分钟,布莱顿就给了老特拉福德一记闷棍——格罗斯手术刀直塞穿透防线,维尔贝克门前冷静推射得手。这球把曼联球迷都打懵了:「不是吧?海鸥军团这反击效率也太吓人了!」
但转折出现在第34分钟,B费突然回撤到后腰位置接球,一记40米开外的长传精确找到拉什福德。此时曼联左边卫雷吉隆已经套边插上,把布莱顿右后卫米尔纳钉在原地。拉师傅内切晃开角度那下,真有点巅峰马夏尔的味道!
下半场滕哈格换上阿姆拉巴特担任单后腰,这个调整堪称胜负手。摩洛哥铁腰上场后,曼联的攻防转换速度直接提升两档。第67分钟那个教科书级的反击——卡塞米罗断球→B费直塞→霍伊伦德爆射破门,整套流程行云流水,把布莱顿的防线撕得跟纸糊似的。
德泽尔比赛前布置确实高明,用三中卫体系锁死曼联边路突破,开场阶段的中场绞杀让红魔极其难受。但意大利教头可能低估了滕哈格的应变能力——当发现麦克托米奈前插效果不佳后,曼联主帅果断变阵4231,让B费回撤组织,这个改变直接盘活了进攻。
另一个关键点是曼联加强了肋部穿插。统计显示,下半场红魔在禁区肋部区域的触球次数比上半场多了47%!尤其是埃里克森替补登场后,他和B费在对方大禁区角频繁换位,把布莱顿的防守阵型扯得七零八落。
这场比赛主裁判安东尼·泰勒共三次启用VAR,每次都能引发看台山呼海啸的声浪。最受争议的是第52分钟,卡塞米罗在禁区内疑似手球,VAR回放足足看了3分钟,最终认定是球打手不判点球。布莱顿球迷当场炸锅:「这要换成曼联进攻,点球早就吹了吧?」
不过慢镜头显示,胖虎的手臂确实紧贴身体,裁判的判罚符合新规。倒是第78分钟达洛特那次飞铲,VAR居然没有介入回放,连天空体育解说都直呼看不懂。这些争议判罚,赛后恐怕要在英超裁判委员会吵上好几轮。
7500万先生终于开张了!但仔细看进球过程会发现,这个丹麦中锋的跑位简直像装了GPS——当B费拿球瞬间,他先是横向移动带走邓克,接着突然反插后卫身后。这种「先挡拆再冲刺」的跑位技巧,让人想起当年范尼的招牌绝活。
不过要说全场最佳,还得给到阿姆拉巴特。这位租借来的摩洛哥国脚,在防守端贡献了4次抢断+3次拦截,进攻端还有92%的传球成功率。有球迷调侃:「他上场前曼联像无头苍蝇,上场后直接变身精密机器!」
布莱顿全场控球率高达61%,射门数却只有曼联的2/3(12-18)。这种「无效传控」的问题在本赛季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,德泽尔比的球队似乎陷入了控球率陷阱。反观曼联,虽然传球成功率只有79%,但向前传球占比达到38%,直接创造5次绝佳机会。
特别要提的是曼联的定位球改进——本赛季前4轮他们角球得分率为0,本场却由马奎尔顶进锁定胜局的第三球。定位球教练本尼·麦卡锡的专项训练,看来开始见效了。
这场3-1的逆转不仅让曼联重返积分榜前四,更暴露出布莱顿阵容深度的隐患。当比赛进入60分钟后,海鸥军团替补席上居然坐着一帮U21小将,主力球员体能透支的问题显露无遗。反观曼联,随着伤员陆续回归,滕哈格终于可以玩起「后手牌战术」。不过红魔球迷也别高兴太早,接下来连续对阵拜仁和阿森纳,才是真正的硬仗考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