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CBA这几年最炸的话题,必须得数录像回放系统!从2017年全面引入开始,这玩意就像裁判长了第三只眼。记得上赛季辽宁打广东那场吗?最后5秒赵继伟那个疑似走步,**慢镜头一帧帧扒**,硬是把2分给吹没了!但您说这技术全是好处?去年浙江稠州被误判绝杀那场,主教练气得直拍技术台:"回放角度压根没拍到犯规动作!"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,这录像回放到底怎么用才叫到位?
现在CBA每块场地标配12个高速摄像机,每秒能抓拍500帧画面。您知道这意味着啥?相当于把1秒钟拆成50份来看!上赛季总共启用127次回放,其中68次改判,成功率53.5%。特别是最后两分钟,改判率飙升到72%!但有个数据特有意思——涉及身体接触的判罚,改判成功率反而最低,为啥?因为摄像机再牛也拍不到肌肉的瞬间发力啊!
去年11月新疆对广厦那场绝对堪称经典。比赛还剩8.4秒,阿不都沙拉木那个底线突破,到底有没有踩线?主裁判王梅生盯着回放看了足足3分钟!现场观众都开始喝倒彩了,您猜怎么着?最后用上3D虚拟线技术,发现鞋尖离边线还有0.3厘米!这精度,比咱们手机贴膜还讲究!但您要是看过去年山东对吉林那场,大外援琼斯被吹进攻犯规,回放镜头愣是没拍到防守球员脚步,气得吉林队直接向联盟申诉!
现在看CBA直播有个新乐趣——等回放!官方统计显示,启用录像回放时,收视率平均提升23%。特别是手机端观众,67%的人会特意调慢播放速度自己分析。但您发现没?有时候电视转播给的视角跟裁判看的压根不是一回事!上次京沪大战,解说员张卫平急得直拍大腿:"这镜头给的...哎,导播咋不切顶视角呢?"
听说下赛季要试点AI辅助系统,能实时标注球员动线。这要是成了,裁判看回放时间能从现在的平均87秒缩短到30秒内。不过有教练私下吐槽:"现在每场叫挑战跟赌博似的,成功率才四成,还不如多练练裁判基本功!" 要我说啊,技术终究是辅助,**关键还得看用技术的人**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(全文共1180字符,数据来源:CBA官网、腾讯体育调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