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啊,刷短视频老能看到英超主播边解说边卖货,球迷边看球边剁手的场景。这波「体育+电商」的骚操作,到底咋火起来的?咱今天就唠明白这事儿!
你想想啊,英超在全球有47亿观众,光中国就占1.5亿铁杆球迷。这流量池子,比双十一的购物车还满!
重点来了——英超版权方现在开放二创授权,允许主播用比赛画面带货。这波操作直接让解说员转型「人形聚划算」,比赛高潮时刻插播9.9包邮球衣,比电视台插广告还自然。
举个栗子,上个月曼联对利物浦的「双红会」,某主播直播间同时在线80万人。中场休息上架的曼联联名款啤酒,5分钟秒光3万箱,这转化率比李佳琦卖口红还吓人。
凌晨三点看球的老铁们,哪个不是红牛配花生熬着夜?这时候主播突然掏出「熬夜急救面膜三件套」,你说这场景植入绝不绝?
更妙的是带货节奏把控:
• 开赛前半小时卖零食啤酒
• 进球瞬间弹出「庆祝专用彩带礼炮」
• 黄牌出现时推「解压捏捏乐」
这心理拿捏得,比弗格森的吹风机还到位!
球迷群体有个特点——为信仰充值绝不手软。你见过穿盗版球衣的曼联球迷吗?主播们就抓住这点,把球队元素玩出花:
✓ 曼城冠军纪念款筋膜枪
✓ 阿森纳「保温杯」套装(懂的都懂)
✓ 利物浦「永不独行」情侣睡衣
有数据显示,英超比赛日的直播带货GMV比平时高出300%。特别是女球迷群体,买起球队周边比买口红还狠,果然「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」这话在足球圈也适用。
现在英超带货看似风光,但隐患也不少。比如版权方突然收紧二创政策咋办?再比如主播们一窝蜂涌入,搞得直播间变成菜市场...
不过说真的,体育带货这条路算是走通了。听说已经有MCN在挖角足球解说,要求「懂越位规则会带美妆货」的复合型人才。要我说啊,以后体育生找工作,简历上得加条「直播3小时不冷场」的技能了。
最后划重点:体育IP+场景化营销+粉丝经济=新时代的印钞机。只是别光顾着卖货,把比赛解说整成电视购物频道,那可就本末倒置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