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年,腾讯体育凭借NBA独家转播权牢牢占据篮球迷的屏幕,但垄断格局下也引发不少争议。从5年5亿美金的"钞能力"布局,到会员体系与广告的疯狂叠加,这场直播江湖的暗战远比我们看到的更精彩...
要说腾讯怎么拿下NBA这块肥肉,那真是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。2015年他们第一次出手就是5年5亿美金,直接把新浪体育等老玩家干懵了。后来2020年续约时,价格直接飙到15亿美金!这手笔,相当于每天睁眼就要为NBA烧掉300万人民币。
其他平台也不是吃素的。PP体育曾试图用足球版权突围,咪咕靠着运营商背景搞5G直播,但NBA这块金字招牌实在太香了——毕竟中国有1.5亿核心篮球迷啊!现在打开手机看球,十个球迷里有八个得乖乖点开腾讯APP,这市场统治力你品,你细品。
刚开始那几年,腾讯确实给球迷整了不少好活。1080P高清画质、多机位选择、方言解说这些创新,让守着模糊盗链直播的老哥们直呼真香。但最近两年,会员套会员、广告中插播比赛的操作越来越骚,有网友吐槽:"现在看场球要闯三关——先跳贴片广告,再弹暂停广告,最后还有女主播硬插的带货环节!"
最让铁杆球迷上火的是关键比赛搞"付费观赛"。去年勇士夺冠战,腾讯突然把原免费场次改成VIP专享,气得不少人在虎扑发帖:"这是把球迷当韭菜割啊!"虽然事后补了回放,但直播的仪式感早就凉透了。
从商业角度看,腾讯这波操作确实稳赚。光2022年NBA版块就带来23亿营收,会员订阅量突破500万大关。但垄断带来的副作用也在显现——其他平台的创新动力被直接掐灭,中小体育社区要么转型做资讯,要么干脆关门大吉。
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:自从腾讯独家转播后,NBA相关二创内容暴跌40%。某MCN负责人跟我倒苦水:"现在做集锦得掐着秒表算时长,稍不注意就被下架,这还咋玩?"反观油管上的NBA官方频道,各种混剪、鬼畜玩得飞起,这差距看得人直摇头。
现在行业里暗流涌动,字节跳动去年悄悄注册"跳动体育"商标,快手重金签下CBA版权,就连中国移动都通过咪咕视频搞了个"宇宙首场5G+8K直播"。不过要说真能威胁腾讯的,可能还是NBA自己——他们最近在测试的League Pass直营服务,被看作可能绕过中间商的"核武器"。
球迷群体也在变化。Z世代更爱刷短视频集锦,中年球迷开始回流电视大屏,这对依赖移动端会员体系的腾讯可不是好消息。有内部人士透露,今年腾讯体育的会员续费率首次出现下滑,这或许预示着垄断王朝的裂缝正在扩大。
说到底,体育直播这场大戏,光靠砸钱买版权已经不够看了。如何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平衡,怎么应对短视频的降维打击,才是腾讯们要解的新难题。毕竟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,哪天要是观赛体验还不如翻墙看盗链,那所谓的垄断帝国,崩塌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