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得从2019年莫雷那条推特说起,但背后远不止"一条推文引发血案"这么简单。咱今天掰开了揉碎了说,带你看懂NBA在中国从"顶流赛事"到"全网消失"的深层逻辑,连带着体育产业咋就跟政治较上劲了。
2019年10月5号,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推特发了张"为自由而战"的图片,配文支持香港暴乱分子。好家伙,这就跟点了火药桶似的——要知道火箭队在中国有"主队"之称,姚明当年可是在这支队伍打出身价的。央视当天就把转播车从火箭队比赛现场撤了,腾讯体育也紧急下架相关赛事。
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当时说得很直白:"跟中国打交道,得先学会尊重。"这事儿闹得,NBA总裁肖华还想和稀泥,说什么"支持言论自由",结果直接导致中国企业集体撤资。李宁、安踏这些赞助商跑得比兔子还快,据说当时涉及金额超过20亿美金。
你可能不知道,在事件发酵的72小时里,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了50亿。有网友调侃:"看NBA的突然都成汉奸了?"这话虽然极端,但确实反映了当时舆论场的紧绷状态。腾讯体育那会儿刚花15亿美金买的五年转播权,结果只能硬着头皮退会员费。
更绝的是民间自发的抵制——全国高校的篮球场突然没人穿NBA球衣了,虎扑论坛把火箭队板块直接改成"马赛克队"。这种自下而上的抵制,可比官方禁令狠多了。毕竟资本最怕的不是政策,而是消费者用脚投票。
其实在莫雷事件前,中美体育产业早就较上劲了。NBA每年从中国市场能捞走5亿美金,但咱们自己的CBA联赛商业价值还不到人家的零头。这次事件后,肉眼可见国产体育品牌开始发力,CBA转播权价格三年涨了8倍。
还有个很少人注意的点——短视频平台的崛起。抖音、快手现在推的都是村BA、街头篮球,算法根本不给你推NBA内容。这种平台方的"软封杀",可比明令禁止厉害多了。现在年轻人说起篮球明星,先想到的是杨瀚森而不是詹姆斯,这风向变得够明显吧?
去年腾讯悄悄恢复部分赛事转播时,评论区清一色的"跪族篮孩警告"。但说实话,NBA现在连热搜都上不去,肖华今年接受采访时承认:"失去中国市场是永久性损失。"反观咱们自己的赛事,CBA全明星赛都能卖出天价冠名了。
说到底,体育从来都不是真空地带。当年NBA靠着姚明打开中国市场,现在因为触碰底线被拒之门外,说到底都是大国博弈的缩影。下次你再看到NBA新闻,可能就是在国际新闻版块,而不是体育频道了。
(全文共1124字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