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篮球迷都在问:"央视咋突然不播NBA了?连季后赛都看不到!"这事儿吧,得从三年前莫雷事件说起,但2023赛季直播的全面消失,背后还藏着更多商业博弈与战略调整。咱今儿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保证您看完直呼"原来如此"!
2019年莫雷那条涉港推特,就像往油锅里扔了块冰——炸得噼里啪啦。央视当年直接暂停转播,虽然2020年复播了几场总决赛,但您仔细品品:
① 每年转播场次从巅峰期的每周4场,缩水到现在的0场
② 解说全程不提"NBA"只说"美国篮球联赛"
③ 连广告时段都换成国产运动品牌
这明显不是简单的商业决策,更像是在政治立场和市场需求间找平衡。就像老球迷说的:"看个球还得带放大镜找台,憋屈!"
说到钱的事儿,腾讯体育2019年签的5年15亿美元转播合同,直接把央视挤到墙角。您算笔账:
• 腾讯手握数字媒体独家权,会员费广告费赚得盆满钵满
• CCTV作为传统媒体,既要支付高额版权费,又要面临收视率下滑
• NBA联盟去年财报显示,中国区收入逆势增长12%,全靠腾讯生态支撑
说白了就是:"人家小年轻都在手机上看球,谁还守着电视啊?"央视这波操作,颇有壮士断腕的味道。
不知道您发现没?CBA的转播时长今年暴涨了40%。央视体育频道总监去年底就放话:"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篮球盛宴"。数据不会说谎:
√ CBA赞助商从18家增至27家
√ 全明星赛网络话题量破10亿
√ 00后观众占比首次突破35%
这波操作就像东北乱炖——把资源、流量、政策一锅烩。虽说比赛精彩度还差点意思,但自家孩子总得捧场不是?
现在年轻人看球,早就不满足于单纯看比赛了。您瞅瞅:
• 腾讯的弹幕互动+明星解说套餐
• 抖音的30秒精彩集锦
• 虎扑的段子手云评球
反观电视直播,就像老式收音机——单声道输出,还没法快进。有大学生调侃:"让我看90分钟不玩手机?除非WIFI断了!"这种用户习惯的转变,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。
说到底,CCTV停播NBA既是时势使然,也是主动求变。就像体育产业分析师说的:"这不是结束,而是新时代的起点。"说不定哪天,咱们能在央视看到姚明带着CBA全明星,跟NBA球队来场"中美对抗赛"呢?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