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央视重获NBA独家转播权的消息炸开了锅,这事儿吧,说大不大说小不小。咱球迷就寻思着:明明前两年还能在腾讯、咪咕看比赛,现在咋就非得守着电视机了?这背后既有商业版权争夺的刀光剑影,也有传统媒体转型的阵痛,更藏着咱普通观众实实在在的看球焦虑。
先说句实在的,央视能独占这块蛋糕,还真不是拍脑门决定的。您想想啊,从1987年就开始转播NBA,这三十多年的老交情可不是盖的。当年姚明进火箭队那会儿,多少人是蹲在央视体育频道前见证历史的?
不过话说回来,覆盖全国的电视信号+政策支持才是关键底牌。特别是这两年网络平台搞的会员分级收费,看个球得先开球队通再买联盟通,整得跟俄罗斯套娃似的。反观央视只要交个有线电视费,全家老小都能看,这点确实实在。
现在问题来了——年轻球迷早习惯在手机平板上看球了,谁还守着电视机啊?就说昨儿湖人打勇士那场,小王在工位上偷摸刷了半节课流量,结果发现只有央视能看,急得直拍大腿:“这年头看个球还得找电视机?我家电视都落灰三年了!”
更扎心的是地方台的球迷。广东的老李头就念叨:“以前广体解说多带劲,现在只能听央视的官方解说,就跟吃肠粉不放酱油似的,总差点味儿!”这些细节处的体验落差,真不是一句“独家转播”就能抹平的。
咱得承认独家转播对联赛推广有帮助。想想2002年央视不转播火箭队比赛,姚明能在国内火成那样?但时代变了啊!现在NBA官方数据显示,中国区18-25岁观众里,78%首选移动端观赛。这波独家操作,搞不好要把年轻观众往外推。
再说说广告这事儿。央视单节休息能塞进5分钟广告,看得人直犯困。反观当年腾讯的转播,中场放的是球星独家专访,还能发弹幕吐槽裁判,这互动体验真不是一个量级的。
有专家建议学学英超的分销模式,把比赛拆成几个包卖给不同平台。可NBA中国区负责人老早就表态:“我们要保证观赛体验的统一性。”这话听着在理,但您看英超在国内卖三家平台,球迷不也看得美滋滋?
其实球迷要的不多:能自由选择观赛平台,解说风格多样点,别整那些强制广告就谢天谢地了。就像北京老球迷老张说的:“咱也不贪心,能像点外卖选平台那样选转播就行!”
说到底,这场转播权争夺战没有绝对的赢家。央视需要思考怎么把年轻观众拉回客厅,网络平台也得琢磨怎么在版权大战中活下来。至于咱们球迷嘛,只能盼着这场博弈早点出结果,别让看球变成拼家底的苦差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