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英超铁粉发现,打开手机电脑愣是找不到比赛直播了。从爱奇艺到咪咕,往年能看的平台集体哑火,连盗链网站都被一锅端。这事儿闹得球迷群里哀嚎遍野,今儿咱就掰扯清楚背后的弯弯绕。
要说这事儿,得从2019年苏宁体育那波神操作说起。当年他们砸下7.21亿美元(约合50亿人民币)拿下2019-2022赛季英超版权,直接把市场价抬到天上。结果呢?付费用户数还没版权零头多,最后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。
现在新周期版权谈判,英超联盟张嘴就要翻倍价码。国内平台算过账:按现在599元/赛季的会员价,就算把全国酒吧的电视都算成"用户"也回不了本。更绝的是英超还搞独家转播权竞标,摆明了要平台互相抬价。这不,今年九家平台参与谈判,愣是没一家敢接招。
今年开春广电总局发的新规,给体育直播上了三道紧箍咒:一是严控境外赛事引进,二是禁止平台搞独家版权垄断,三是打击盗播乱象。您瞅瞅,这三板斧正好砍在英超直播的七寸上。
举个栗子,新规要求转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,全国拢共就7张牌照。更狠的是要求赛事版权必须分销给至少3家平台,这不等于断了英超联盟的财路?政策刚落地那周,某平台高管私下吐槽:"现在买英超就像买定时炸弹,指不定哪天就被约喝茶。"
虽说正路子被堵死,民间智慧可没闲着。广东茶餐厅的电视、高校留学生宿舍、甚至跨境电商卖的海外版机顶盒都成了香饽饽。有老哥在贴吧分享攻略:"想看利物浦比赛?先翻墙到东南亚,再用虚拟信用卡买StarTV套餐,月租折合60块..."
不过这些法子终归不是长久之计。业内行家分析,未来可能转向短视频集锦+付费点播模式。就像NBA搞的"赛事切片",把进球、红牌这些精彩瞬间拆开卖。虽说没直播过瘾,好歹能解解馋不是?
眼巴前儿能指望的,一是国内平台组团砍价,学日本J联盟搞联合采购;二是等英超联盟认清现实降价。听说腾讯体育已经在接触法甲和德甲,这招围魏救赵说不定能让英超着急。
还有个变数是元宇宙直播技术,有公司正在测试虚拟球场观赛。想象一下戴着VR眼镜跟全球球迷隔空击掌,这体验可比传统直播带劲多了。不过技术成熟少说还得三五年,咱普通球迷还是先囤点录像解解渴吧!
说到底,英超直播这出大戏,既是资本博弈也是政策较量。作为球迷,咱就盼着版权方、平台和监管部门能早点谈拢。在这之前,要不...咱先看看中超?虽说水平差点,好歹是自家孩子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