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英超突然从国内平台"消失",这事儿可把球迷们整懵了!表面看是转播权纠纷,背后藏着版权价格战、政策收紧、平台博弈三重原因。咱们这就掰开揉碎了说,带你看懂这场价值百亿的"足球商业战"。
要说这事儿,得从2016年说起。当时某平台用50亿人民币拿下英超6年转播权,直接把市场价抬高了10倍!好家伙,英超联盟尝到甜头后,2022年新合同直接开价80亿,还要求捆绑女足联赛和电竞版权。
国内平台这边可就犯难了——疫情后广告收入腰斩,会员涨价又怕用户跑路。去年某平台英超观赛会员从298元/年涨到518元,结果付费用户直接少了四成。现在这新报价,平台就算咬牙拿下也得赔本赚吆喝。
这事儿还有个"神助攻"——今年3月刚出的《境外赛事播出管理办法》。新规明确要求:转播国际赛事必须提前6个月备案,解说必须用普通话,连广告插播时段都有严格限制。
最要命的是第17条:"不得以任何形式暗示赌博网站"。要知道英超球衣赞助商里,菠菜公司占了三分之一!转播时队徽上明晃晃的赌场广告,平台总不能挨个打码吧?
现在这局面,最惨的还是咱们球迷。以前蹲被窝就能看免费直播,现在得翻墙、买会员、找盗链三选一。有老哥吐槽:"看个球比追姑娘还费劲,得备齐手机、平板、电脑三件套,说不定还得学点IT技术!"
不过话说回来,英超这波操作也算杀鸡取卵。数据不会说谎——本赛季国内英超收视率暴跌65%,连带着球衣销量、足球游戏热度都在下滑。有业内人士透露:"中国市场的广告报价已经缩水三成,赞助商都在重新评估合作价值。"
其实隔壁NBA早就趟出了路子。人家搞的短视频直播权拆分是真聪明——长视频收会员费,短视频做免费引流。既赚了钱又维持了曝光度,球迷刷着抖音也能看十佳球。
反观英超,到现在还抱着"打包销售"的老黄历。要我说啊,把社区盾杯、青年联赛这些边角料拆出来单独卖,让中小平台也有肉吃,这市场才能活起来。就像开餐馆,既要有大菜也得卖小炒嘛!
眼下这僵局,估计得等到2024年新转播周期才有转机。在这之前,咱们球迷不妨多关注本土联赛,说不定哪天突然发现:原来中超也挺香?当然啦,要是英超联盟能早点想通,把价格打下来,那就更好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