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英超老粉,2017赛季的直播平台变迁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从新英体育的独家版权到乐视体育的突然崩盘,球迷们抱着手机电脑四处找资源的场面,现在想起来都像昨天一样鲜活。这篇干货不仅带你回顾当年那些直播神操作,还要把免费资源、付费平台对比和避坑指南一次性说透,保准让错过精彩赛季的新老球迷直呼过瘾!
那年头打开电视可没那么简单——新英体育砸了7亿抢下中国大陆独家转播权,结果搞出个"付费+免费"的混合模式。会员价268元/赛季,贵是真贵,但能看全部380场比赛,死忠粉咬着牙也得冲。普通观众呢?每周六晚的免费场次就像开盲盒,赶上曼联打利物浦这种焦点战,服务器分分钟被挤爆。
腾讯体育这时候就鸡贼了,靠着新媒体分销权捡漏,单场6块钱的价格收割了不少临时起意的球迷。最惨的还是乐视用户,年初刚充了年费,9月份就遭遇版权断供危机,贾跃亭跑路的消息传出来时,多少人在屏幕前骂娘。要说最稳的还得数广东体育这些地方台,虽然画质差点,但粤语解说那股子烟火气,配上肠粉奶茶,妥妥的南派球迷标配。
现在说起盗链直播,老司机们都懂其中的套路。当年贴吧里各种"蓝光超清"、"无延迟英超"的帖子,点进去不是菠菜广告就是钓鱼网站。记得有个叫"球迷屋"的网站,开场20分钟流畅得感人,等关键进球前突然卡成PPT——你这边急得跳脚,人家广告弹窗倒是不卡,这种套路你说气不气?
有些技术流的兄弟会翻墙找海外直播源,什么俄罗斯的Match TV、中东的beIN SPORTS,画质确实能打。但凌晨三点的比赛看半小时就发现时差算错了,这种乌龙在球迷群里能当半年笑料。更坑的是某些"免费"APP,安装时非要读取通讯录权限,第二天七大姑八大姨都收到澳门赌场短信,你说这找谁说理去?
真要想稳当看球,还是得掌握点核心技术。比如用Kodi+插件抓取直播源,这玩意儿配置起来比高数题还难,但搞定后的成就感堪比主队绝杀。宿舍党最爱的是PP聚力的网页端,虽然清晰度像是打了马赛克,但胜在能二十多人挤着看个小屏幕,进球时能把房顶掀了的氛围,现在花钱都买不到。
要说最骚的操作,还得数收音机听直播这招。当所有网络资源崩盘时,央视广播那滋啦滋啦的解说声,配上自己脑补的比赛画面,反倒有种老派浪漫。有北京老哥在工体外边听广播边看场外大屏,这种"混合现实"观赛体验,怕是独此一家了。
回头看2017这场英超版权争夺战,其实是国内体育付费观赛的启蒙课。新英体育当年被骂得狗血淋头,但现在看来人家至少把正版意识给立住了。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:赛季初付费会员不到50万,到圣诞赛程时暴涨到120万,说明真香定律在哪个领域都适用。
现在各平台搞的多镜头选择、实时数据这些功能,其实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底子。当年为了看个球员热图得同时开三个网页,现在手机端划两下就能调出跑动距离,科技改变生活这话真不是白说的。要说遗憾,可能就是再也找不到那种全网找资源的刺激感了——但谁愿意回到整天担心断流的日子呢?
说到底,2017年的英超直播就像面镜子,照出了中国体育产业的野蛮生长。从盗版横行到付费习惯养成,从单平台垄断到多渠道分发,这些经验都给后来的中超、欧冠转播打了样。下次再遇到平台崩溃,别急着骂街,泡杯茶想想七年前全网找资源的自己,是不是突然觉得现在幸福多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