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球迷发现,常规赛的NBA直播突然变少了,甚至有些热门比赛只能看回放。这到底是平台调整还是版权问题?观众还能从哪里看球?本文从行业动态、版权博弈和替代方案三大角度,带你看懂背后的门道。
说到NBA转播,老铁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腾讯和咪咕这两大平台。但今年情况有点特殊——版权到期续约的拉扯战直接影响了直播安排。比如腾讯体育的五年独家协议到期后,咪咕突然杀入战场分走部分场次,这就好比两家饭店抢着做同一道菜,最后食客反而不知道该去哪家吃了。
更扎心的是,今年央视的转播场次直接腰斩。数据显示,2022-23赛季央视转播了超过80场,而本赛季至今不足40场。业内人士透露,这和广告收益下滑直接相关——毕竟凌晨的赛事直播,广告主投放意愿本来就低,加上男篮世界杯惨败,国内篮球热度确实受了影响。
仔细看看各大平台的节目单,你会发现付费观赛门槛越来越高。现在想看焦点战,基本都得开会员+单独买"观赛券",这操作堪比去景区先买门票再付景点费。某平台工作人员私下吐槽:"现在免费场次就像商场试吃,尝个鲜可以,想吃饱还得掏钱。"
不过也有意外收获,短视频平台正在悄悄补位。抖音、快手这些平台虽然不能直播,但赛后5分钟集锦播放量暴涨300%,说明年轻观众正在改变观赛习惯。就像吃火锅配奶茶,碎片化观赛配上弹幕互动,反而成了新潮流。
要是实在想追直播,这里有几个野路子:
1. 官方国际账号的英文解说(适合英语好的老铁)
2. 地方体育台偶尔会播(比如广东体育频道)
3. 海外平台+代理的组合技(注意网络安全)
不过要提醒各位,千万别碰盗链网站!那些满屏飘广告的"免费直播",分分钟比詹姆斯隔扣还危险。
说到底,NBA转播这场大戏,背后是15亿转播费的生意经。平台要赚钱,球迷想白嫖,这个矛盾短期内估计难解决。不过换个角度看,现在凌晨三点不用定闹钟看球,说不定还能保住头发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